成语意思先想设计去害别人,结果自己身受其害
成语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137回:“常言道,害人先害己,这话诚然不错,小子也是该死的。”
成语意思比喻无事生非,自寻烦恼。
成语出处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玑禅师》:“说迷说悟,犹是好肉剜疮;一切平常,尽落天魔外道。”
成语意思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时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
成语出处《南齐书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
成语意思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成语出处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成语意思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成语意思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成语意思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成语意思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成语意思浑然:完整不可分。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成语出处《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成语意思老虎进入羊群。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成语意思如花妩媚的容颜;像圆月般的丰润的面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成语意思指好事同时到来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郁四会心一笑,听他的话,抽足了鸦片,静待好事成双。”
成语意思杀得到处都是尸体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洗船。”
成语意思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成语出处《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成语意思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则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亦作“后手不上”。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7回:“这两个光棍,他揽的人家债多了,只怕往后后手不接。”
成语意思比喻互不干犯。
成语出处鲁迅《从与说起》:“而另一方面周瘦鹃在自己编的内说各种副刊有各种副刊的特性,作河水不犯井水之论。”
成语意思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是咱前者护身符,今日有权术。”
成语意思弘:大;誓:诺言。很大的决心和愿望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2回:“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
成语意思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说我们都是乡邻,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