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脉脉:互相对视。带有情感而互相凝视。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成语出处唐 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
成语意思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成语出处宋 刘安世《尽言集 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
成语意思(螳螂准备捕蝉)黄雀在后面准备啄螳螂。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成语意思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成语出处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三话·上·戏楼旧联》:“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豪情逸致,飘飘若仙。”
成语意思谓用强力夺取。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你瞧他们爷儿们、娘儿们,这阵横抢硬夺的,还了得了。”
成语意思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9回:“只见张国乾缚得花拳绣腿,戚光祖、戚继祖两个教师在后面跟着,走上台来,两边坐定。”
成语意思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成语出处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实感仁恩。今赠白环四枚,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
成语意思见“横抢硬夺”。
成语出处郭沫若《羽书集·我们失掉的只是奴隶的镣铐》:“敌人看到我们的觉醒,因而发生了恐慌。假面具剥掉了,露出了它们的狰狞的面孔来横抢武夺。”
成语意思同“豁然大悟”。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豁然顿悟,曰:‘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骇,走报其家。”
成语意思形容彻底晓悟。
成语出处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成语意思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5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儿惊风,害人不浅。”
成语意思涣然:消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块溶化流散一样。比喻误会、疑虑、隔阂等完全消除。
成语出处晋 杜预《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成语意思悍然:蛮横的样子。顾:顾及。凶暴强横;不顾一切。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宋 朱熹集注:“殆亦冥然无觉,悍然不顾而已尔。”
成语意思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成语出处《左传 隐公元年》:“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成语意思好象是在梦里一样。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两相惊喜,握手入帷。见儿卧床上,慨然曰:‘我去时儿才及膝,今身长如许矣!’夫妇依倚,恍如梦寐。”
成语意思惠:赐,敬辞。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成语意思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成语意思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贯穿;通:通晓。一下子就彻底明白;通晓了。
成语出处宋 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成语意思从骨髓里仇恨某人某事。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成语意思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指仿佛相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事物变化之大的感慨。
成语出处宋 范成大《吴船录》下卷:“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