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成语出处《纪闻 吴保安》:“吾自陷蛮夷,备尝艰苦,肌肤毁剔,血泪满池。”
成语意思鞭笞:鞭打;天下:指全国。驱使全国人们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执棰附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成语意思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成语意思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成语出处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成语意思不分高下,差不多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
成语意思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
成语出处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 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成语意思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成语出处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成语意思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
成语意思操:持;拿;券:凭证;胜券:指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敬仲世家》:“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成语意思出:超出;料:推测;料想。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成语意思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成语出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苏涣》:“仅存的三首,从内容来说,实在是别创一格。”
成语意思指大吃一顿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何千户又预备头脑小席,大盘大碗,齐齐整整,连手下人饱餐一顿。”
成语意思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
成语意思朽:腐烂;索:绳子。用朽烂的绳索去套奔驰的马车。形容事情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成语意思备:尽、全。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成语出处唐 韩愈《顺宗实录》:“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成语意思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成语意思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成语出处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成语意思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成语意思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成语意思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