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成语意思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闯王派我来,也只是同你们见见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成语意思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成语意思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
成语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
成语意思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成语意思掉:摆动;顾:回头看,瞻望。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态度坚决
成语出处宋·刘过《沁园春·寄辛丞旨,时承旨招,不赴》:“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成语意思誓:誓言。对着苍天发出誓言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他也不请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对天发誓,亲笔写了贬书,怎么又肯想我,又肯着你远来请我?”
成语意思道家指神道居处。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
成语出处宋 陈亮《重建紫霄观记》:“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说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而有。”
成语意思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成语意思天:天生;自然的;独:独特;厚:优厚。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形容所处的自然环境或具备的客观条件特别好。也指人的际遇、天赋非常好。
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精神步履新锐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成语意思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
成语出处袁静《伏虎记》第七回:“他的办公室也变得冷下来了,谁进来干什么,都低头耷脑,蹑手蹑脚。”
成语意思动:感动;泣:低声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成语出处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成语意思道:说;是:对。表示赞同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5回:“高中堂点头称是。”
成语意思道:说;善:好。表示赞同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陈雚以下众人,都点头称善。”
成语意思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石)点化成金子;现多比喻修改文章、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成语意思比喻做事要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成语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22回:“我粗人只望说粗话,有道是打铁趁热。”
成语意思照:光线射到。比喻人难明自己的短处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方信道人心未易知,灯台不自照。”
成语意思低下头承认自己的罪行
成语出处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头认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