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疾:急。急切地大声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觉。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
成语出处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成语意思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成语意思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成语出处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成语意思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就典身卖命,也酬谢师恩。”
成语意思丢掉这些;又遗漏那些。形容马虎健忘;顾此失彼。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成语意思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成语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成语意思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成语出处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成语意思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成语意思为了形式上的好看;不顾一切地过分讲究排场。
成语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5回:“穆宗皇帝虽有心操办赏灯乐事,终因银根吃紧而不能大肆铺张。”
成语意思极力宣传使大家知道
成语出处张平《抉择》:“他以前也看过这一类的报道,好像还有什么报纸和电视把这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大肆宣传。”
成语意思当前世上没有能相比的。无双;没有两个;意即只有一个。
成语出处西汉 桓宽《盐铁论 褒贤》:“东方朔自称辨略,消坚释石,当世无双。”
成语意思指在必要时采取低姿态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八卷:“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入市乌龟。’曰:‘意旨如何?’师曰:‘得缩头时且缩头。’”
成语意思指事情已经完满结局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书:写;记载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书大写”。
成语出处唐 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成语意思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
成语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
成语意思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成语意思比喻不合时宜
成语出处东汉 王充《论衡 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成语意思指到处寻找与搜集
成语出处许地山《空山灵雨 补破衣的老妇人》:“我们所为,原就和你一样,东搜西罗,无非是些绸头布尾,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
成语意思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
成语出处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就会留下祸根,成为定时炸弹。”
成语意思闪:侧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处躲避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卢俊义挺着朴刀,随后赶去,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