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成语意思巴蛇:传说中的大蛇。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成语意思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成语意思识:知道;抬举:称赞;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举”。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成语意思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成语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
成语意思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成语出处《宋史 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成语意思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成语意思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成语出处卧龙生《镖旗》第26回:“我说了怕你赌气,拂袖而去,那岂不自己搬石砸脚,得不偿失。”
成语意思笨:愚钝。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
成语出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成语意思守旧、不想改进的思想和行为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
成语意思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成语出处《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成语意思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成语出处参见“半途而废”。
成语意思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成语出处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
成语意思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成语意思比喻说话做事只是做样子,不解决实际问题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3回:“你们这班狗头!打得太岁爷不疼不痒,好不耐烦!”
成语意思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成语意思不明白当时的形势潮流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方头》:“今人言不通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
成语意思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长物:多余的东西。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也作“身无长物”、“一无长物”。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成语意思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