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困苦不堪。同“百孔千疮”。
成语出处宋 周必大《跋宋运判昞奏稿》:“黎庶凋瘵,百孔千创。”
成语意思奈何:对付,处置。指没有办法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
成语意思狂:疯狂;丧:丧失。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今日圣驾未临时,犹俨然上坐谈兵,大言不惭,病狂丧心!”
成语意思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成语意思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成语意思一世:同处于一个世界。自视甚高,看不起天下人。形容目空一切、骄横自大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
成语意思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巴金《寒夜》三:“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
成语意思伦:类。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成语出处明 吴炳《疗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成语意思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成语意思没有口才,不善言谈
成语出处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第一章:“部队作风,说话又尖又硬,丝毫不留情面,又满有一套理论,笨口拙舌的大老粗。”
成语意思终日:从早到晚;整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成语意思堪:能;造就:培养并使有成就。没有培养前途;不可能有所成就。
成语出处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成语意思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2回:“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也见了许多,竟有不堪言状的。”
成语意思鄙吝:庸俗;萌:发生。庸俗的念头又发生了。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宪传》:“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
成语意思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成语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成语意思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成语出处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兵连祸深,变起都邑,六师播荡,九服震惊。”
成语意思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成语意思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成语意思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成语出处宋 王傥《唐语林 政事上》卷一:“上询其政事,光不知文字,对皆鄙俚。”
成语意思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成语出处《明史 赵炳然传》:“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