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流 |
髡流 髡流是一个汉语词汇,亦作“髠流”。古代一种刑罚。剃去罪徒须发并流放边地。 |
髡夫 |
髡夫 髡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ūn fū ,是指僧人。 |
淳于髡 |
淳于髡 淳于髡(kūn)(约公元前386年~前310年),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齐之赘婿,齐威王拜其为政卿大夫。淳于髡身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度出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八年(公元前349年),楚发兵伐齐。齐王使淳于髡至赵国请救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之退兵。 淳于髡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长期活跃在齐国的政治和学术领域,上说下教 |
髡颅 |
髡颅 kūn lú 髡颅 亦作“髠颅”。剃去头发,光头。 明 邵璨 《香囊记·起兵》:“皤皤娑娑,髠颅扰扰舞番童;络络绎绎,搥髻纷纷走胡妇。” |
笞髡 |
笞髡 笞髡是汉语词汇,读音是chīkūn,指笞刑与髡刑。 |
髡削 |
髡削 kūn xuē 谓受髡刑,剃去须发。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 明帝 时, 桑民 摐阳侯 坐冢过制髡削。” |
髡树 |
髡树 髡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ūn shù,是指枝叶光秃的树木。 |
髡剔 |
髡剔 髡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ūn tī ,是指剃去头发。 |
髡頭 |
髡头 髡头,读音kūn tóu,汉语词汇,释义为剃去头发。 |
贼髡 |
贼髡 贼髡是汉语词语,读音zéi kūn,指对和尚的詈语。 |
髡耏 |
髡耏 髡耏是汉语词汇,读音是kūn ér,意思是指剃发和去除颊鬓之刑。 |
髡簪 |
髡簪 亦作“髠簪”。 指和尚和道士。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景灵行香》:“ 绍翁 以为祖宗在天之灵,必不愿歆於异教,且市井髠簪之庸人,皆宜斥去。近者 淳祐 进书例,用僧道铙鼓前导,朝廷有旨勿用。” |
髡裸 |
髡裸 髡裸,读音kūn luǒ,汉语词语,亦作“髠裸”。谓脱去衣帽,剃去头发,露顶光身。 出处于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碣》。 |
髡接 |
髡接 髡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ūn jiē,是指修剪和嫁接枝条。 |
髡殘 |
辞典解释髡残kūn cán 人名。(西元1612~?)本姓刘,号石谿、石道人。清湖南省武陵人。四十岁出家为僧,擅画山水,笔墨苍郁浑厚,与石涛齐名,并称二石。 |
髡形染衣 |
剃发毁形,穿上染黑的缁衣。指出家为僧。 |
髡放 |
髡放 髡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ūn fàng,是指髡流。 |
髡鉗 |
髡钳 髡钳,古代刑罚名,典出《史记》卷一○○《季布列传》。“乃髠钳季布 “就是将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髡钳是古代刑罚。谓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 |
髡奴 |
髡奴 髡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ūn nú,是指秃头奴才。 |
髡人 |
髡人 小说《临高启明》中明代人对现代穿越者及归附穿越者的人的统称,其中“真髡”为穿越者,“假髡”为后来依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