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寄譯鞮 |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称翻译为"象寄译鞮"。 |
象鞮 |
见"象寄译鞮"。 |
铜鞮 |
|
鞮鞻 |
鞮鞻 词语解释 1. 鞮鞻氏。《文选·左思》:“鞮鞻所掌之音,韎昧任禁之曲。” 吕向 注:“鞮鞻,乐官,掌四夷乐。” 2. 古代少数民族的音乐。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白翎雀》:“《白翎雀》者,国朝教坊大曲也…… 会稽 张思廉 宪 作歌以咏之曰:‘真人一统开正朔,马上鞮鞻手亲作。’” |
鞮芬 |
鞮芬 鞮芬,古代西域香名。出自汉 张衡 《同声歌》。 |
铜鞮曲 |
铜鞮曲 铜鞮曲即《白铜鞮歌》。 |
渤鞮海 |
湖名。 |
鞮译 |
鞮译 鞮译,汉语词汇。 拼音:dī yì。 原为古代把西方、北方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译成汉语的译官,后亦指歌词已译成汉语的少数民族的乐曲。引申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或外国的语言。也借指少数民族。或泛指边远地区。 |
譯鞮 |
译鞮 词语:译鞮 拼音:yì dī 翻译作:勇而善射 |
鞮鍪 |
鞮鍪 词语解释 亦作“ 鞮瞀 ”。 古代战士的头盔。《墨子·备水》:“剑甲鞮瞀。” 孙诒让 间诂:“鞮鍪,即兜鍪也。兜鍪,胄也,故与甲连文。”《文选·扬雄》:“鞮鍪生虮蝨,介胄被沾汗。” 李善 注:“鞮鍪即兜鍪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择乡兵为四军罗苴子,戴朱鞮鍪,负犀革铜盾而跣,走险如飞。” |
鞮屨 |
鞮屦 鞮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ī jù ,是指革履;古代少数民族的舞鞋。 |
東鞮 |
东鞮 东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ōng dī,古代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
若鞮 |
若鞮 若鞮,匈奴语音译。或省称“鞮”,意为“孝”。《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匈奴谓孝为若鞮”。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慕汉帝谥号为“孝”,故自其子复株累若鞮单于以下至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盒于,6子皆在单于称号上冠以此字。至其孙南匈奴䤈落尸逐鞮单于以下至乌稽侯尸逐鞮11位单于,则直称“鞮”。 |
东鞮 |
东鞮 东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ōng dī,古代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
絡鞮 |
络鞮 络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uò dī,意思是皮制长筒靴。 |
革鞮 |
革鞮 革鞮是汉语词语,拼音gé dī,释义为皮鞋。 |
鞮鞻氏 |
鞮鞻氏 官名。《周礼》谓春官所属有鞮鞻氏,设下士四人及府、史、胥、徒等人员。掌四夷之乐与其歌声。“鞻”读为“屦”,意为鞋子。鞮鞻,舞者所穿的革制之鞋。 |
寄鞮 |
寄鞮 寄鞮,读音为jì dī ,是一个汉语词语,古时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 |
白銅鞮 |
白铜鞮 《白铜鞮》 作者徐凝 ,据考证是唐朝的一首诗词。 |
銅鞮曲 |
铜鞮曲 铜鞮曲即《白铜鞮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