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寮 |
郡寮 郡寮,读音jùn liáo,是汉语词汇,释义为郡。 |
郡倅 |
郡倅 郡倅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ùn cuì ,是指郡佐。郡守的副职。 |
佐郡 |
佐郡 佐郡是汉语词语,是指协理州郡政务。也指任州郡的司马、通判等职。 |
营郡 |
营郡 指有驻军之郡。《后汉书·陈龟传》:“自顷年以来, 匈奴 数攻营郡。” 李贤 注:“谓郡有屯兵者,即护 羌 校尉屯 金城 , 乌桓 校尉屯 上谷 之类。” |
三十六郡 |
三十六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时六国并悉于秦,天下一统。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四十六郡,定咸阳(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取代了周朝的封建制(分封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
山郡 |
山郡 山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ān jùn,是指指偏僻的郡县。 |
郡合 |
郡合 亦作“ 郡阁 ”。 唐 白居易 《郡亭》诗:“山林太寂寞,朝阙空喧烦;唯兹郡閤内,嚣静得中间。” 清 方文 《休夏》诗:“今岁远游依郡阁,且如结制闭僧扉。” 清 邵长蘅 《和杨陶云感怀时左迁新建少府》:“潮吞 章 贡 江声急,翠削 匡庐 郡閤多。” |
郡門 |
郡门 郡城之门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修复》:“ 颜真卿 为 平原 太守,立三碑,皆自撰亲书。其一立于郡门内,纪同时台省擢牧诸郡者十馀人。” |
大郡 |
大郡 语出:《汉书·元帝纪》:“﹝ 建昭 二年﹞三月,行幸 河东 ,祠后土。益 三河 大郡太守秩。户十二万为大郡。”《南史·孔靖传》:“ 晋陵 自 宋 齐 以来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 |
郡志 |
郡志 郡志 地方志的一种。记录一郡山川、物产、人文等情况的书。 宋 范成大 著有《吴郡志》。 清 方文 《山行八咏·东古山》:“郡志名 东古 ,村人号 比山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古无类书,无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 洛阳 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本,当类书、郡志读耳。” |
郡丞 |
郡丞 汉朝制度,郡守下设丞及长史。都丞为太守的佐官,秩六百石(太守秩二千石)。 |
郡國制 |
辞典解释郡国制jùn guó zhì 汉时所采取的地方制度。汉有鉴于周行封建制度而衰,秦行郡县制度而亡,故融合二制之长,而采郡国制,既分封诸侯、功臣于王国、侯国,又于地方置郡,二者均属中央管辖。诸侯王拥有王国的统治权,但军事及王位继承方面均受到中央限制,七国之乱后,七国权力削弱,属官均由中央任命;郡县的郡守、郡丞及郡卫则由皇帝任命,由中央派遣。 |
郡公 |
郡公 郡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曹魏始置,一直延续到明朝初年。亦传至越南。 |
內郡國 |
指内地的郡及诸侯国。 |
郡课 |
郡课 jùn kè 郡课 《后汉书·百官志五》:“﹝令、长、侯国之相﹞秋冬集课,上计於所属郡国。” 韩愈 |
郡人 |
郡境居民。 |
郡地 |
郡地 郡地,读音为jùndì,是汉语词语,意思是由郡长官管辖的乡区。 |
吳郡星郞 |
|
绝郡 |
1.边远的郡县。 |
郡界 |
郡界 郡界是汉语词语,拼音是jùn jiè,指郡治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