褌虱 |
裈虱 词语解释 三国 魏 阮籍 生活于 魏 晋 易代之际,不满现实,常著诗文以讥刺和抨击虚伪的礼教制度。其所作《大人先生传》云:“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见《晋书·阮籍传》。后遂以“裈虱”比喻虚伪、迂腐、守礼求荣的“正人君子”。 金 元好问 《放言》诗:“井蛙奚足论,裈虱良足羞。” |
褌襠 |
1.裤裆。 |
敝褌 |
破旧的裤子。 |
蝨處褌 |
1.亦作"虱处裈"。 2.语出《晋书.阮籍传》:"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后因以"虱处裈"比喻身处浊世﹐局促难安。 |
褌褲 |
1.亦作"裩裤"。 2.见"裈褲"。 |
褌袴 |
裈袴 kūn kù 裈袴 亦作“裩裤”。 裤子。《北史·斛律光传》:“今军人皆无裈袴;复宫内参,一赐数万匹,府藏稍空,此是何理?”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上:“ 刘伶 好酒,常袒露不挂丝,人见而责之。 伶 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裩袴。君等无事,何得入我裩袴中?’” 明 屠隆 《昙花记·众生业报》:“叩头虫体疲,毒蟒蛇腹馁,跳蚤儿几时出得人裩裤内,蛆虫儿怎当恶滋味。” |
花下曬褌 |
【解释】裈:有裆裤子。在鲜花下晒裤子。比喻不文雅,煞风景。【出处】唐·李商隐《杂纂·杀风景》:“花下晒裈。” |
複褌 |
复裈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 |
褌帶 |
裈带 kūn dài 裈带 亦作“裩带”。 裤带。《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 过迁 打急了,只得一一直说,连那匙钥在裩带上解将下来。” |
蝨處褌中 |
【解释】裈:裤子。虱子躲在裤缝里。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出处】晋·阮籍《大人先生传》:“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之中乎!逃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 |
曝褌 |
曝裈 pù kūn 曝裈(曝裈) 晋 阮咸 曾于七月七日以竿挂犊鼻裈于庭。后以“曝裈”为疏放不拘之典。 唐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曝裈还当屋,张幕便成天。”参阅《晋书·阮咸传》。 |
水褌 |
古代白色绸子或绢制成的裤子。因绸料易飘动,故称。 |
犢鼻褌 |
犊鼻裈 犊鼻裈(dú bí kūn),亦作犊鼻裩。省作犊鼻、犊裩。 意为短裤。 |
聊曬犢褌 |
晋时习俗,七月七日晒衣,阮咸家贫,无物可晒,遂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谓“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后遂以“聊晒犊裈”为贫寒之典。 |
犢褌 |
见“犊鼻裈 ”。 |
群蝨處褌中 |
群虱处裈中 群虱处裈中,是汉语词汇,拼音是qún shī chǔ kūn zhōng,比喻俗人苟安于世。 |
褌褶 |
裈褶 裈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ūn zhě,是指裤缝。 |
褌中 |
辞典解释裈中kūn zhōng 裤裆之中。 《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