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蛰 |
伏蛰 伏蛰: 1.隐伏,潜藏。 闻一多 《<西南采风录>序》:“让我们在那人性的幽暗角落里伏蛰了数千年的兽性跳出来反噬他一口。” |
施蛰存 |
施蛰存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原名施德普,字蛰存,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等,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后转大同大学、震旦大学。1932年起在上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并从事小说创作,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1937年起,相继在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沪江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调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93年被授予“ |
诸蛰 |
诸蛰 诸蛰是词语,拼音是zhū zhé ,释义为各种冬眠于土中的虫。 |
蛰藏 |
蛰藏 蛰藏,汉语词汇,释义为蛰居、潜藏。 |
沦蛰 |
沦蛰 埋没 宋 苏轼 《洗玉池铭》:“哀此命世,久就沦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铜雀台瓦》:“人愚瓦何罪,沦蛰翳梧檟。” |
龙蛰 |
龙蛰 龙蛰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óng zhé,意思是阳气潜藏。 |
土蛰 |
土蛰 地下冬眠的动物 《国语·鲁语上》:“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 韦昭 注:“土蛰发,谓孟春建寅之月,蛰始震也。” |
蛰鳞 |
蛰鳞 蛰鳞,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藏伏的蛟龙。 |
启蛰 |
启蛰 启蛰,读音qǐ zhé,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 |
冻蛰 |
冻蛰 冻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òng zhé,是指动物冬眠。 |
蟠蛰 |
蟠蛰 蟠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án zhé,是指藏伏。 |
起蛰 |
起蛰 起蛰,读作qǐ zhé,汉语词语,是指惊起蛰伏的虫、兽,比喻使隐逸的贤才出为世用。 |
蛰萤 |
蛰萤 蛰萤,读音为zhé yíng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因遇冷而光不甚明亮的萤火虫。 |
蛰龙 |
蛰龙 (蛰龙:词语)蛰龙,zhé lóng,即蛰伏的龙,或可译作“古时冬眠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
闭蛰 |
闭蛰 闭蛰,读音为bì zhé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虫类藏伏冬眠。 |
蛰虺 |
蛰虺 蛰虺,汉语词汇,读音为zhé huī,意思为潜伏的毒蛇。 |
蛰虫 |
蛰虫 zhchng[dormant insect] 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 |
蛰居 |
蛰居 蛰居zhé jū,汉语词语,释义为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抛头露面。 |
潜蛰 |
潜蛰 唐 范荣 《三无私赋》:“天光发於幽滞,仁声振於潜蛰。” |
出蛰 |
出蛰 出蛰指动物结束冬眠,出来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