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苔 |
鳞苔 拼音:lín tái 注音: 鳞片状的苔痕。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九龙池》引 赵贞吉 《九龙池》诗:“为有香漦绕松柏,故令蟠屈长鳞苔。” |
苔衣 |
苔衣 泛指苔藓。 南朝 宋 谢灵运 《岭表赋》:“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南朝 梁元帝 《和鲍常侍龙川馆》:“苔衣随溜转,梅气入风香。” 唐 钱起 《避暑纳凉》诗:“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 宋 林逋 《翠微亭》诗:“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陟厘》:“苔衣之类有五:在水曰陟釐,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墙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长数寸者亦有五:在石曰乌韭,在屋曰瓦松,在墙曰土 |
醭苔 |
醭苔 醭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tái ,是指东西发霉时表面生的白毛。 |
抽苔 |
抽苔 抽苔,同“抽薹”。主要是由于节间伸长进入营养生长的丛生型植物的茎,受到温度和日照长度等环境变化的刺激,随着花芽的分化,茎开始迅速伸长,植株变高,此现象称为抽薹。 属于现代衍生词(错别字),指的是油菜、韭菜等蔬菜长出花茎。 |
誼切苔岑 |
【解释】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出处】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
点苔 |
点苔 点苔,中国画技法名。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笔毛散开,无一定形式)或如“介”、“个”等字的点子,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山水画构图经营中广为应用。 |
狗尿苔 |
狗尿苔 菌盖钟形、半椭圆形,全开直径3cm左右,纸黄色,顶部蛋壳色或稍深。菌盖表面有条状皱纹,干后无光泽,边缘干净无菌幕残片。菌肉淡白色。菌褶稍密,直生,不等长,浅白色。菌柄内部空心,无菌环,光滑银白色,折断后会向外翻卷。一般簇生,常见在杨树、国槐、等腐木根部生长,成熟后菌盖下部会变色,由浅白色到灰色到黑色逐渐腐烂,,孢子光滑,柠檬形,11-17μm×7-12μm。褶缘囊体近圆柱形或棍棒状,在成熟前期可以食用(菌盖底部灰 |
靑苔 |
|
苔茵 |
苔茵 苔茵,汉语词汇。 拼音:tái yīn 释义:青苔满布如茵席。 |
苔蘚 |
苔藓 (苔藓植物门植物)苔藓植物(Bryophyte)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在全世界约有23,000种苔藓植物,中国约有2800多种。(见『种类分类』) |
苔暈 |
苔晕 tái yūn ㄊㄞˊ ㄧㄨㄣ 苔晕(苔晕) 苔藓的模糊痕迹。 宋 徐积 《宿山馆》诗之一:“君看床头铁鳞甲,雨痕苔晕几千层。” |
苔脯 |
苔脯 苔脯,读音为tái fǔ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水苔晒干为脯,可食。 |
苔砌 |
辞典解释苔砌tái qì 长苔藓的台阶。 唐.郑絪〈奉酬宣上人东亭望月〉诗:「松斋月朗星初散,苔砌霜繁夜欲分。」 |
海苔 |
海苔 海苔:紫菜烤熟之后质地脆嫩,入口即化,特别是经过调味处理之后,添加了油脂、盐和其他调料,就摇身变成了特别美味的“海苔”了。海苔浓缩了紫菜当中的各种B族维生素,特别是核黄素和尼克酸的含量十分丰富,还有不少维生素A和维生素E,以及少量的维生素C。海苔中含有15%左右的矿物质,其中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钾、钙、镁、磷、铁、锌、铜、锰等,其中含硒和碘尤其丰富,这些矿物质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有利于儿 |
菜苔 |
菜苔 (芸苔属植物)菜苔(学名:Brassica parachinensis L. H. Bailey )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全体无毛;叶片长椭圆形或宽卵形,顶端圆形,叶柄白色或绿色,总状花序顶生,呈圆锥状,花浅黄色,种子球形,紫褐色,有蜂窝纹,花期4月,果期5月。 中国各地栽培。 该种作蔬菜食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菜苔 (词语解释)菜苔càitái,汉语词语,释义:某些十字花科蔬菜的花茎。。 |
苔梅 |
苔梅 tái méi 苔梅 枝干着有苔藓的梅树。 宋 范成大 《梅谱》:“古梅 会稽 最多, 四明 、 吴兴 亦间有之。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於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初谓古木久历风日致然,详考 会稽 所产,虽小株亦有苔痕,盖别是一种,非必古木。” 宋 周密 《乾淳起居注》:“苔梅有二种, 宜兴 张公洞 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 越 土,苔如绿,丝长尺馀。” |
苦苣苔 |
苦苣苔 苦苣苔:苦苣苔 苦苣苔:中药 |
苔幘 |
苔帻 苔帻,读音为tái zé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青苔色的头巾。 |
苔牋 |
苔牋 苔牋是中文词汇,意思是以苔纸制成的笺纸。 |
大金髮苔 |
辞典解释大金发苔dà jīn fǎ tái 土马騣的别名。参见「土马騣」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