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脣馬觜 |
【解释】指胡扯,瞎说。 |
脣焦舌敝 |
【解释】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示例】菲亚又往各自村落,逢人说项,~,语不离宗,一连跑了一个来月。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二回【近义词】费尽口舌、口干舌燥【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费尽口舌 |
驢脣不對馬嘴 |
【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转饶你从朝。”【示例】一段话说了个乱糟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近义词】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语法】主谓式;作补语;含贬义 |
脣音 |
唇音 唇音指双唇音、齿唇音的统称,是由嘴唇发出来的辅音,包括双唇音和唇齿音。等韵学研究的对象,通常二名不分。它是以音节表为主要方式对汉语字音进行分析的一门学科,是汉语音韵学的一个分支。 |
讒脣 |
谗唇 谗唇,亦作“ 谗唇 ”。拼音是chán chún,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谗口;谗舌。 |
絳脣 |
绛唇 《绛唇》是由陈小妹编著,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
奴脣婢舌 |
辞典解释奴唇婢舌nú chún bì shé 比喻说话不检点,令人厌恶。 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婆婆,小梅这妮子从来有些奴唇婢舌的。怕不恼著婆婆。」 |
脣槍舌劍 |
【解释】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出处】金·丘处机《神光灿》:“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示例】日内瓦,话重说。换~,议倾坛席。 ◎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近义词】针锋相对【反义词】促膝谈心【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辩论、争论激烈的场合 |
朱脣榴齒 |
辞典解释朱唇榴齿zhū chún liú chǐ 嘴唇红润,牙齿像石榴子那样整齐。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两行尽是女人,年方二八,美貌轻盈,星眼柳眉,朱唇榴齿,桃脸蝉发。」 |
巧舌花脣 |
能说会道,花言巧语。 |
搬脣遞舌 |
【解释】挑拔是非。【出处】元·无名氏《南珍珠马·情》:“平白地送暖偷寒,猛可的搬唇递舌。”【示例】不似你这个两闲白面,~的歹弟子孩儿。 ◎《古今杂剧·翠红乡儿女两团圆》【近义词】拨弄是非、搬唇弄舌【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故意挑拨是非 |
鼓舌揚脣 |
【解释】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 |
朱脣 |
朱唇 (汉语词语)亦作“ 朱唇 ”。红色的口唇。形容貌美。 植物中也指: 朱唇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直立分枝,被开展的灰白色长硬毛及倒向的短柔毛。叶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锐尖,基部近截形,偶为浅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叶面被短柔毛,背面被灰白色短绒毛;叶柄长0.5—4厘米,被短柔毛和长硬毛。 |
共爲脣齒 |
【解释】比喻互相辅助。【出处】《三国志·蜀书·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近义词】唇齿相依【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互相依存 |
努脣脹嘴 |
努唇胀嘴 努唇胀嘴,汉语成语,拼音是nǔ chún zhàng zuǐ ,意思是形容不欢喜、不高兴的样子。可作谓语、定语。 |
講脣 |
讲唇 出处 《何典》第二回:“老爷虽说见钱眼开,只怕少了也就要看弗上眼的。你且去探探他的口气,方好讲唇。”《何典》第七回:“陪着一个美秀而文的行当小伙子坐着说话, 臭花娘 也在傍边听讲唇。” |
齞脣 |
齞脣 齞脣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唇不掩齿,出自《文选·宋玉》。 |
鶯脣 |
莺唇 莺唇,读音为yīng chú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莺嘴。樱唇,樱桃小口。 |
朱脣玉面 |
【解释】指美女。【出处】隋·江总《杂曲》之三:“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
脣竭齒寒 |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出处】《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示例】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唇竭而齿寒。 ◎《淮南子·说林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