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绶 |
文绶 文绶(?—1784)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大臣。雍正十三年,自监生授内阁中书。再迁礼部员外郎,改内阁侍读。乾隆十一年,授甘肃凉州知府。累迁转山西布政使。三十一年,坐迎合巡抚和其衷徇阳曲知县段成功亏帑,夺官,戍军台。旋授道衔,往哈密办事。三十三年,授河南巡抚,未上官,调陕西。三十六年,署陕甘总督。土尔扈特内附,命赴齐齐哈尔犒劳。授四川总督,未行,仍调授陕甘。 |
朱绶 |
朱绶 (清朝官吏)[清](1789—1840)字仲环,又字仲洁,号酉生,江苏元和人。道光十一年(公元一八三一年)举人。尝佐梁章钜幕,章奏多出其手。又勤学敦行,廉清简默,为来所重。 |
蓝绶 |
蓝绶 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丝带的不同颜色,标识官吏的身份和等级。蓝绶表示等级较低的官吏。 五代 齐己 《送司空学士》诗:“蓝绶乍称新学士,白衫初脱旧神仙。” 宋 苏舜钦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诗:“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夸。” |
章绶 |
章绶 章绶:清代学者 章绶:汉语词汇 章绶 (汉语词汇)章绶,汉语词汇。 拼音:zhāng shòu 释义:1、官印和系印的丝带。亦泛指官印。 2、指官位。 |
金绶 |
金绶 金绶,金印紫绶。指代高官。 |
緑绶 |
1.见"緑綟绶"。 |
艾绶 |
艾绶 艾绶,读音为ài shòu,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艾色的印绶,即绿绶。系印纽的绿色丝带。 |
绶带鸟 |
鸟名。亦称寿带鸟。又有练鹊﹑长尾鹟﹑一枝花等异名。雄鸟体长连尾羽约30厘米,头﹑颈和羽冠均具深蓝辉光,身体其馀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纹。中央两根尾羽长达身体的四﹑五倍,形似绶带,故名。雌鸟较雄鸟短小。 |
紫绶 |
紫绶 紫绶是汉语词汇, 拼音zǐ shòu, 解释为1、紫色丝带 即紫薇。2、即紫薇。 |
花绶 |
1.系官印用的织有花彩的丝带。 |
绶笥 |
绶笥 shòu sì ㄕㄡˋ ㄙㄧˋ 绶笥(绶笥) 盛印绶的箱子。《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 陇西 太守 冯绲 始拜郡,开绶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 |
绶鸟 |
绶鸟 因上嘴根有肉绶,呈五色,能伸缩,故名。《埤雅·释鸟四》:“绶鸟,一名鷊,亦或谓之吐绶,咽下有囊如小绶,五色彪炳……亦曰真珠鸡,体有真珠点文。”参见“ 吐绶鸡 ”。 |
锦绶 |
1.锦制的绶带。 2.为官员显示身份的标志。 |
墨绶 |
墨绶 墨绶,汉语词汇。 拼音:mò shòu 释义: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 |
进绶 |
进绶 进绶是汉语词汇,拼音是jìn shòu,解释是进升官阶。 |
公绶 |
公绶 公绶是汉语词语,读音为gōng shòu,意思为高官显贵。 |
绶囊 |
绶囊 shòu náng 绶囊(绶囊) 古代官吏系在腰间盛绶的口袋。《晋书·舆服志》:“ 汉 世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绶囊,然则以紫囊盛绶耳。” |
鹝绶 |
鹝绶 鹝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ì shòu,比喻诗文的文理色彩。 |
霞绶 |
霞绶 霞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á shòu,是指红色的绶带。 |
绿绶 |
1.见"緑綟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