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績 |
禹绩 指 夏禹 治水的业绩。“ 丰水 东注,维 禹 之绩。” 毛 传:“绩,业。” 郑玄 笺:“ 禹 治之,使入 渭 东注于 河 , 禹 之功也。” |
汤禹 |
汤禹 大禹 。即 夏禹 , 夏 代开国之君。《楚辞·离骚》:“ 汤禹 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姜亮夫 校注:“ 汤禹 ,历来诸家皆以为 殷汤 夏禹 。 寅 按古无倒称 汤 禹 之例……《庄子·逍遥游》‘汤之问棘也是已’, 简文 注:‘汤,广大也。’重言曰汤汤,《诗·载驰》‘ 汶水 汤汤’,传:‘大貌。’则 汤禹 犹后言 大禹 也。”《楚辞·九章·怀沙》:“ 汤禹 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姜亮夫 校注:“ 汤禹 , 大禹 也。” |
貢禹 |
辞典解释贡禹gòng yǔ 人名。(西元前124~前44) 字少翁,西汉琅琊人。以明经絜行,征为博士,元帝时官至御史大夫。 |
神禹泣罪 |
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 |
王禹偁 |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 |
禹惜寸陰 |
【解释】指禹勤于治水,爱惜光阴之事。 |
禹鼎 |
1.传说夏禹以九牧之金铸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 2.即九鼎。传说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国家领土﹑政权。 3.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着录,称为"穆公鼎"。铭文二○五字,记述禹以武公的兵车百辆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随周王作战,俘获鄂侯事。1942年陕西岐山又出一鼎,与宋代着录相同,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
邓禹笑人 |
邓禹笑人 《南齐书 王融传》载:南朝齐王融年轻时自恃才高,急于做到公卿,曾抚案而叹:“为尔寂寂,邓禹笑人。”按,东汉邓禹辅佐汉光帝得天下,二十四岁即封酂侯,官拜大司徒。后因以“邓禹笑人”为慨叹功名迟暮之典。 |
禹谟 |
禹谟 禹谟,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yǔ mó,释义为大禹 治国的方略。 |
禹蹟 |
禹迹 禹迹是汉语词语,拼音为yǔ jì,意思是中国的疆城、夏禹治水的业绩。 |
禹书 |
禹书 .指《山海经》。旧说《山海经》为禹所撰,故名。 |
大禹嶺 |
辞典解释大禹岭dà yǔ lǐng 地名。位于花莲县境介寿和碧绿两山相接的最高处,是东西横贯公路东西两段的分界,横贯公路的最高处,也是雾社支线分岔点。海拔两千五百六十五公尺,著名的滑雪胜地合欢山,在其上边。 也称为「合欢垭口」。 |
神禹碑 |
1.碑名。即禹碑。在湖南衡山云密峰。后人附会为夏禹治水时所刻,故名。 |
禹膳 |
禹膳 禹膳,汉语词语,拼音是yǔ shàn,释义是禹王之饭食,比喻盛馔。 |
禹穴 |
禹穴 (四川北川县九龙山禹穴)在我国被称之禹穴的有二处:其一在四川北川县九龙山下,相传大禹降生于此;另一处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6公里的会稽山麓,据《墨子》、《史记》等籍载,是古代治水英雄——禹的墓穴所在。二地相距数千公里,同为禹穴,正是生于斯死也于斯。 |
禹步 |
禹步 禹步是指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因其步法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称“步罡踏斗”。 |
禹孫 |
禹孙 禹孙,气味 (根)甘、寒、无毒。主治水湿肿胀。暑天吐泻。 |
禹汤 |
禹汤 禹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ǔ tāng,意思是夏禹和商汤。 |
禹碑 |
禹碑 禹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yǔ bēi,基本意思是岣嵝碑。 |
大禹 |
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姓姒,亦称“禹”、“夏禹”、“戎禹”。鲧的儿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治水十三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将洪水制服。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建都在安邑,后东巡至会稽而死。其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