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搏兔 |
狮子搏兔 狮子搏兔: 搏,扑上去抓。狮子扑上去抓一只兔子。该成语曾被用于贬义,比喻以大欺小。现为褒义词,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用出全部力量来完成。 狮子搏兔也是武术招式,在众多影视剧中多有出现。 例如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中就有陈友谅使用狮子搏兔的描述。 |
獅頭鵝 |
狮头鹅 狮头鹅为目前我国农间培育出的最大优良品种鹅,也是世界上的大型鹅之一。原产广东饶平县浮滨乡。多分布于澄海、潮安、汕头市郊。羽毛灰褐色或银灰色,腹部羽毛白色。头大而眼小,头部顶端和两侧具有较大黑肉瘤,鹅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 |
猱獅狗 |
猱狮狗 náo shī gǒu ㄣㄠˊ ㄕㄧ ㄍㄡˇ 猱狮狗(猱狮狗) 卷毛狗。《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到了 来宾楼 门口,一只小猱狮狗叫了两声。” |
獅子口 |
辞典解释狮子口shī zi kǒu 古时在监狱门口,塑一猛兽头,名为狴犴,形状似狮子,所以俗称狱门为「狮子口」。 《水浒传.第四九回》:「当日乐和拿著水火棍,正立在牢门里狮子口边,只听得拽铃子响。」 |
九頭獅子 |
古代舞蹈名。神话中的异兽。 |
石獅子 |
石狮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石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以石材为原材料雕塑成狮子的形象,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最早的石狮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但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其造型并非我们现在所看见的狮子,可能是因为中土人士大多没有见过在非洲 |
風獅爺 |
辞典解释风狮爷fēng shī yé 石狮像,为台湾及闽南民间的守护神,一般竖立在沟隙、路口或墙上,用来压煞止邪及镇风沙,保佑居家平安。 |
獅蟲 |
见“狮子身中虫 ”。 |
獅子驄 |
狮子骢 狮子骢是一种马,“骢”,青白杂毛的马。狮子指的是它的鬃毛。《朝野佥载》:“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其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仁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资治通鉴》载,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武则天)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
獅吼堂 |
狮吼堂 狮吼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ī hǒu táng,喻悍妻施威之家。 |
獅子山 |
|
獅子山共和國 |
|
睡獅 |
睡狮 沉睡的狮子,过去常比喻未觉醒的旧中国 。 |
獅帶 |
狮带 狮带(狮带) 古代高级武官用的狮蛮腰带。 明 屠隆 《彩毫记·为国荐贤》:“未赐铁券的王侯,尽着蟒衣狮带。” |
河東獅子吼 |
【解释】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出处】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示例】夫道本于刚,爱妻要有方。~ ,切莫胆惊慌。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夫道》 |
獅身人面像 |
辞典解释狮身人面像shī shēn rén miàn xiàng 埃及著名的古迹,仰首蹲坐于金字塔旁。代表著有聪明如人的智慧和勇猛如狮的威势,其头部乃根据海夫拉王的脸塑造而成。 英语 sphinx德语 Sphinx (S)法语 Sphinx (mythologie égyptienne) |
獅子頭 |
|
獅子補 |
狮子补 狮子补(狮子补) 旧时官服上缀有狮子图象的徽饰。补,又称补子,指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图象徽饰,是官品的标志。明清两代官服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狮子补”为武官二品的标志。明 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景泰四年,锦衣指挥同知毕旺,疏援永乐旧例,谓环卫近臣,不比他官,概许麟服……至于狮子补,又不特卑秩武人,今健儿荷刀戟者,无不以为常服,偶犯令辄和衣受缚,宛转于鞭挞之下,少顷, |
獅城 |
|
五方獅子舞 |
五方狮子舞 五方狮子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作为唐朝对舞狮子的叫法之一。舞狮子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有关狮子舞的记载,最早见于 《汉书·礼乐志》,其中提到“象人”,“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三国时已有狮子舞了。到了唐朝,狮子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五方狮子舞”。唐代以后,狮子舞在民间广为流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