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堠 |
烽堠 烽堠又称墩堠、瞭望台、瞭望塔、望楼、监视塔、烽火台,是高耸而可以供人瞭望周围环境的塔楼式建筑。 中国明代墩堠备有草材(作用如烽火台)、大铳、黑旗、白旗、灯笼等等。 |
烽偵 |
烽侦 烽侦 指烽火台。《新唐书·李元谅传》:“﹝ 元谅 ﹞又筑连弩台,远烽侦为守备。” |
烽火連天 |
【解释】形容战火遍及各地。【出处】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示例】倾城将士,两两相遇,虽然是件韵事,倘使相遇在~之下,便不欢乐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近义词】狼烟四起、炮火连天【反义词】歌舞升平、国泰民安【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战争 |
烽區 |
1.设置烽堠警戒的地带。 |
烽火館 |
辞典解释烽火馆fēng huǒ guǎn 由清代福建福宁州霞浦县烽火门来台之班兵捐款兴建的会馆。在台南安平、澎湖马公皆有设置。唯马公的烽火馆今已拆毁,仅存古井一口,古碑两块。 |
惊烽 |
惊烽 惊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ng fēng ,是指报警的烽火。 |
沈烽靜柝 |
【解释】亦作“沉烽静柝”。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 唐玄宗 《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围泰,沈烽静柝八荒宁。”一本作“沉烽静柝”。 |
马烽 |
|
寇烽 |
寇烽 寇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òu fēng,意思为古时报警烽火之一。 |
邊烽 |
边烽 边烽:汉语词语 边烽:中国作家协会西藏分会理事 边烽:绍兴市柯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工委委员 边烽 (汉语词语)1.边疆报警的烽火。 2.指代边境上的战事。 3.借指边疆。 |
烽墩 |
1.即烽火台。 |
烽櫓 |
烽橹 举烟火报警的望楼。 |
亂烽 |
乱烽 古时用烽火报警的三种信号之一。《墨子·杂守》:“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至。” 孙诒让 间诂:“言举烽有此三等,以为缓急之辨。” |
烽爟 |
烽爟 烽火 南朝 陈 沈炯 《武侯庙碑铭》:“塞垣萧条,烽爟灭焰。” 前蜀 杜光庭 《皇帝于龙兴观醮玉局仙词》:“烽爟不飞於四境,沴瘥无挠於兆人。” |
連天烽火 |
|
乱烽 |
乱烽 古时用烽火报警的三种信号之一。《墨子·杂守》:“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至。” 孙诒让 间诂:“言举烽有此三等,以为缓急之辨。” |
烽驛 |
烽驿 【拼音】 fēng yì 【注音】 【引证解释】 1. 报边警的驿站。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桴鼓凝埃,烽驿垂辔。”《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 王铎 ﹞以先锋屯 潭州 ,两屯烽驿相望。” 2. 借指战乱。《北史·郭祚传》:“边郊多垒,烽驿未息,不可于师旅之际,兴板筑之功。” 唐 崔珝 《授李丕鄜州节度使制》:“禁暴安人,克靖烽驿,秋曹贰宪,再饰旌旄。” |
烽逻 |
烽逻 语出:《新唐书·王方翼传》:“州无隍堑,寇易以攻, 方翼 乃发卒建楼堞,廝 多乐水 自环,烽逻精明。”《新唐书·吐蕃传上》:“乃严烽逻,开屯田,虏谋稍折。” |
烽戍 |
1.设置烽燧,驻兵防守之处。 |
沉烽靜柝 |
【解释】烽火熄灭,柝声寂静。比喻边疆无战事。【出处】唐·玄宗《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围泰,沉烽静柝八荒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