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炙 |
行炙 【拼音】:xíng zhì 【注音】:ㄒㄧㄥˊ ㄓㄧˋ 传送烤肉。亦泛指宴会时上菜。《三辅黄图·秦宫》:“﹝ 秦始皇 ﹞乃营 朝宫 於 渭 南 上林苑 。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南史·王琨传》:“传酒行炙,皆悉内妓。” 清 吴伟业 《长安杂咏》之三:“奉辔射生新宿卫,带刀行炙归名王。” 陈三立 《上元夜次申招坐小艇泛秦淮观游》诗:“邻船彩烛剧烂漫,弹筝行炙翠袖斟。” |
無心炙 |
无心炙 古代一种不加佐料的猪肉羹 宋 陶谷 《清异录·无心炙》:“ 段成式 驰猎,饥甚,叩村家,主人老姥出彘臛,五味不具。 成式 食之,有逾五鼎,曰:‘老姥初不加意,而珍美如此。’常令庖人具此品,因呼为‘无心炙’。” |
貊炙 |
貊炙 貊炙是一道菜品,主料为猪肉。 |
庖炙 |
庖炙 páo zhì ㄆㄠˊ ㄓㄧˋ 庖炙 烧烤的肉。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四壁多挂野彘玄熊之类,或庖炙之馀”。 |
無病自炙 |
【解释】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出处】《庄子·盗跖》:“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炙也。’” |
烧炙 |
烧炙 烧炙是融县(即融安县和融水县)特色小吃之一,外貌似油炸丸子,呈褐色,油亮。有一层当地人称为“猪网油”的东西包住。用碎猪肉、碎猪肝、葱白、冬笋等制成肉馅。经油爆和炭火炙烤过后香脆诱人,每逢春节当地百姓也自己动手包烧炙。平时配以滤粉食用。烧烤。《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蜉蝣……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噉之。”《法苑珠林》卷十一:“将诸罪人置铁城 |
火炙 |
1.用火烘烤。 |
炙簧 |
炙簧 烘暖笙簧 唐 崔颢 《岐王席观妓》诗:“拂匣先临镜,调笙更炙簧。” |
炙熨 |
炙熨 炙熨,读音是zhì yùn,中医学名词。指艾炙法和药物热敷法。 |
駁炙 |
1.亦作"驳炙"。 2.剥蚀和曝晒。 |
炙背 |
炙背 炙背是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 bèi,指晒背。 |
絮酒炙雞 |
【解释】《后汉书·徐稺传》“设鸡酒薄祭”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谢承 《后汉书》:“ 稺 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于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緜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以水渍緜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后以“絮酒炙鸡”指菲薄的祭品。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伏枕呻吟作一文,谨奉去,朔日奠,望令祝史对灵几前读之,以泄殄瘁之哀,絮酒炙鸡,恐不蠲洁,不复赍上。” |
炙胾 |
炙胾 zhì zìㄓㄧˋ ㄗㄧˋ 炙胾 烤肉。《礼记·曲礼上》“肴之序,徧祭之” 唐 孔颖达 疏:“徧,匝也。炙胾之属,虽同出於牲,今祭之,故种种次序,徧匝祭之。”《急就篇》卷三:“膹脍炙胾各有形。” 颜师古 注:“炙,谓炙之於火上也。胾,大臠也。” |
炙雞 |
见“炙鸡渍酒 ”。 |
蝤蛑炙 |
蝤蛑炙 yóu móu zhì ㄧㄡˊ ㄇㄡˊ ㄓㄧˋ 菜肴名。烤梭子蟹。 |
殘羹冷炙 |
【解释】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示例】做人不可攀结权贵,靠人施舍,以受~之辱。【近义词】残羹剩饭、残羹剩汁、残茶剩饭【反义词】山珍海味、水陆俱陈【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形容吃剩的食物 |
膾炙人口 |
【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示例】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闻一多《歌与诗》【近义词】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反义词】平淡无味【语法】复 |
炙手可熱 |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示例】~握大权,待郎充犬吠篱边。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近义词】烜赫一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炙陽 |
炙阳 让太阳曝晒。《管子·五行》:“昼炙阳,夕下露……岁农丰,年大茂。” 尹知章 注:“昼则暴炙,夕则下寒露而润之。” |
焦炙 |
焦炙 焦炙,读音jiāo zhì,汉语词语,形容心里十分焦急、如同火烤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