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漕 |
边漕 边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iān cáo,是指从水道运输粮食以供边防需要。 |
漕輓 |
漕挽 漕挽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cáo wǎn 意思是水运和陆运,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 |
漕事 |
漕事 漕事,有关漕运之事。 |
漕府 |
漕府 管理漕务的官署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腾书漕府私自列,仁者恻隐从其祈。” |
漕程 |
漕程 漕程,cáo chéng,指漕粮运输一日的行程。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漕程》。 |
漕司 |
漕司 又称转运使。宋代官职。赵匡胤分全国行政区为十三道,设置诸道转运使以总财赋;赵匡义又分全国为十五路,并强化职责,“经济挂帅”,以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悉皆委于转运使。到了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已增加到二十四路。所设衙门转运司亦称“漕司”,由此可见漕运职司之重。 |
漕項 |
漕项 漕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áo xiànɡ,指明清在民户应纳漕粮正税外所征各项附加杂税的总称。 |
漕運 |
漕运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
漕河 |
漕河 漕河,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发源于保定市易县境内的五回岭(属太行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易县、满城县低山、丘陵区至满城县市头村。原为徐河的支流,在漕河镇,源于西北曹河泽水入徐水,始称漕河。后沿用漕河之名。后改流汇入府河,入藻杂淀。漕河在历史上是重大事件多发的一条河,管头镇以上为保定至察南、雁北的骡马交通要道。管头以下多次发生战争。 |
漕赋 |
漕赋 漕赋,拼音是cáo fù,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旧时的漕粮赋税。 |
河漕 |
河漕 河漕拼音是hé cáo,注音是。 |
鬧漕 |
闹漕 指农民抵制官府征收漕粮的斗争 茅盾 《秋收》二:“稻场上的情形正和他( 老通宝 )亲身经过的 光绪 初年间的‘闹漕’一样。 |
总漕 |
总漕 总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ǒng cáo ,是指明、 清时总管漕运的官。 |
漕粮 |
漕粮 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因其运输方式而得名。 |
漕貢 |
漕贡 漕贡,拼音是cáo gòng,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漕试。 |
戍漕 |
戍漕 戍漕,读音shù cáo,汉语词语,指水运边防军需品。 |
漕魁 |
漕魁 【解释】:漕试第一名。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李梦庚》:“今岁漕魁,乃梦庚之子也。” |
漕度 |
指从水路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军需。 |
漕標 |
漕标 解释 清代漕运总督所属的绿营兵。担负漕粮的催督﹑保护等。《清会典·兵部一·尚书侍郎职掌》:“乃颁枢政于天下,凡绿旗兵,在京,则统于巡捕营;十有九省则统于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注:“漕运总督所属绿营为漕标。” |
漕舫 |
漕舫 供漕运用的大型船只。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漕舫》:“凡京师为军民集区,万国水运以供储,漕舫所由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