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 |
辞典解释绥芬河suī fēn hé 河川名。有大小二河,大绥芬河源出松花江东宁县西老爷岭北,小绥芬河出老爷岭西。两河在东宁县西相会,东流出省境,至海参崴西入海。 英语 Suifenhe River, Suifenhe county level city in Mudanjiang 牡丹江, Heilongjiang德语 Suifenhe (Stadt in Heilongjiang) (Eig, Geo) |
夏河縣 |
辞典解释夏河县xià hé xiàn 县名。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南,因濒大夏河而得名。地形多为三千公尺以上之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居民多为藏族,以畜牧为其经济来源。 英语 Xiahe county in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甘南藏族自治州[Gan1 nan2 Zang4 zu2 zi4 zhi4 zhou1], Gansu, formerly Amdo province of Tibet德语 Kreis Xiahe (Provinz Gansu, China) (Eig, Geo) |
河車 |
河车 河车,金丹学术语。「河车」一名,在汉代的《周易参同契》已经出现,该书有「五金之主,北方河车」的说法。在《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石药尔雅》等书里也常见「河车」一词。 |
還我河山 |
【解释】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出处】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
三兽渡河 |
三兽渡河【解释】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出处】《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 |
裏運河 |
里运河 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流经江苏省淮安市、高邮市、扬州市,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 |
河梁別 |
河梁别 河梁别,是汉语词汇,拼音是hé liáng bié,释义为送别。 |
河燈 |
河灯 放河灯又称放荷灯,是一种中国民间祭祀及宗教活动,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动常在农七月十五举行。 |
河清 |
河清 (汉语词汇)河清,典故名,主要义项有:(1).河水变清。多指黄河水清。(2). 黄河水浊,少有清时,古人以“河清”为升平祥瑞的象征。(3).古称黄河千年一清,因以“河清”比喻时机难遇。(4).极言历时之久。 |
河阳钱 |
钱币名。 |
泡子河 |
|
湄公河三角洲 |
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越南的最南端、柬埔寨东南端,又称九龙江平原,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和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这里河网密布,乘一条小舟,徜徉在纵横交错的河渠,一望无际的稻田,四季飘香的果园,欣赏改良乐曲,品尝热带水果的香甜和南方民间美食,感受越南南部真挚的风土人情,您更加可以听到许多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勾起翩翩联想。 |
德拉瓦河 |
德拉瓦河 (欧洲多瑙河支流)多瑙河中游右岸主要支流之一。源于卡尔尼克阿尔卑斯山,东流经奥地利南缘,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后成克、匈界河,在奥西耶克(克)东17公里汇入多瑙河。长749公里。流域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610立方米/秒。中上游富水力,已建有多座水电站。主要由高山雪水补给。下游具有平原河流特点,自河口上溯可通航151公里。沿岸主要城市有克拉根福(奥)、马里博尔(斯)、奥西耶克(克)等。 |
白紹拉河 |
|
一河 |
一河 一河,读音yī hé,换一次,解释为一条河流或者满河。出处《三略·上略》。 |
河陽衰鬢 |
辞典解释河阳衰鬓hé yáng shuāi bìn 晋朝潘岳曾为河阳令,故称为「潘河阳」。河阳衰鬓比喻感叹年华老去,身心已衰。参见「潘岳鬓白」条。 宋.谢懋〈风入松.老年常忆〉词:「换得河阳衰鬓,一帘烟雨梅黄。」 |
內河 |
内河 处于一个国家之中的河流,叫作该国家的内河。 |
河龍 |
古代传说中的黄河龙马。 |
外流河 |
外流河 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河水量受降水影响大,河流的流量、水位随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多在夏季。 中国外流流域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64%,外流河的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 |
信口開河 |
【解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示例】村老老是~,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