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書馳檄 |
见“飞书走檄 ”。 |
符檄 |
符檄 符檄 官符移檄等文书的统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阳敦同志之言,阴挟蜂虿之毒,此乃天神所共恶,招祸之符檄也。”《宋书·沉怀文传》:“ 世祖 入讨, 劭 呼之使作符檄, 怀文 固辞。” 清 唐孙华 《己卯元旦迭韵》之二:“街衢人醉壶飱贱,公府官闲符檄稀。” |
檄羽 |
檄羽 词语解释 xí yǔ ㄒㄧˊ ㄧㄩˇ 檄羽 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唐 刘长卿《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诗:“草映翻营绿,花临檄羽飞。”参见“ 檄 ”。 |
檄移 |
檄移 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
檄文 |
檄文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 |
詔檄 |
诏檄 诏书和檄文 唐 韦建 《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我 太祖 之经纶王业,专掌诏檄,擅经国之词宗。”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忠节》:“靖难兵起,日召谋议,诏檄皆出 孝孺 手。” |
檄糴 |
檄籴 迅疾貌 出处 《文选·潘岳笙赋》:“懰檄籴以奔邀,似将放而中匮。” 李善 注:“檄籴,疾貌。” |
馳檄 |
|
台檄 |
台檄 台檄是汉语词汇,读音是tái xí。古代朝廷用于征召、晓谕、诘责等方面的文书。 |
檄医头疾 |
檄医头疾 xí yī tóu jí 檄医头疾(檄医头疾) 《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三国典略》:“ 琳 作诸书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后以“檄医头疾”概指其事。 吕志伊 《读史感赋》:“檄医头疾 陈琳 辈,翻作《美新》 莽 大夫。” |
檄牌 |
檄牌 檄牌是汉语词汇,读音是xí pái,意思是传递檄文的牌子。 |
檄笔 |
檄笔 檄笔,是汉语词汇,出自《送侯参谋赴河中幕》。 |
羽檄飛馳 |
辞典解释羽檄飞驰yǔ xí fēi chí 迅速传递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比喻军情紧急。清.黄遵宪〈再述〉诗五首之五:「羽檄飞驰四百州,先防狼角后髦头。」也作「羽檄交驰」。 |
檄定 |
檄定 檄定是汉语词汇,意思是谓奉檄征讨平定。 |
檄醫頭疾 |
檄医头疾 xí yī tóu jí 檄医头疾(檄医头疾) 《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三国典略》:“ 琳 作诸书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后以“檄医头疾”概指其事。 吕志伊 《读史感赋》:“檄医头疾 陈琳 辈,翻作《美新》 莽 大夫。” |
討檄 |
讨檄 讨檄是汉语词语,拼音是tǎo xí,指声讨罪行的檄文。 |
相如檄 |
相如檄 相如檄,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在担任郎官期间,曾为了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写了《喻巴蜀檄》。后因以“相如檄”指晓谕军民的文告。 |
露檄 |
露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吕蒙 ﹞遂称病笃。 权 乃露檄召 蒙 还,阴与图计, 羽 果信之,稍撤兵以赴 樊 。”《晋书·华谭传》:“ 陈敏 之乱, 吴 士多为其所逼……﹝ 华谭 ﹞露檄远近,极言其非。”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吴稷》:“有 海丰 令以墨黜,犹治事,公露檄驰使逐之。” |
移檄 |
移檄 移檄,汉语词汇。 拼音:yí xí 释义: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发布文告晓示 出自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相如 之《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 |
飞檄 |
飞檄 fēi xí (飞檄) 1.速递檄文。 2.紧急檄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