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梆子 |
|
梆子戲 |
梆子戏 梆子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江苏梆子是明末清初山、陕梆子(说山东梆子)流入徐州地区与当地方言土语结合,至今仍还有。吸收当地曲艺、民歌等音调发展而成。俗称“大戏”,亦名“梆子戏”、“豫剧”、“徐州梆子”等,1960年始定名为江苏梆子。 |
上黨梆子 |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省东南部。享有同蒲剧、晋剧同等历史的文化资格,是上党戏的代表剧种。它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梆锣 |
梆锣 梆锣,拼音是bāng luó,汉语词语,是指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
中路梆子 |
中路梆子 晋剧,原名中路梆子,它是在蒲州梆子孕育下产生的一个剧种,起初主要活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即清代的太原府、汾州府及平定州所辖的各县。后来,由于发展迅猛,流传地区逐步扩展,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直至成为今天山西省戏剧的代表剧种——晋剧。 起源探讨 关于中路梆子的起源,曾经是晋剧史研究工作者多年争论的一个问题。从我掌握的资料考证,中路梆子的起源应在清代咸丰年间为妥。因为在此之前,从大量舞台题所揭示的山西中 |
硬梆 |
见“硬帮 ”。 |
梆鑼 |
梆锣 梆锣,拼音是bāng luó,汉语词语,是指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
北路梆子 |
|
破梆破群 |
旧时牌戏术语。二条﹑二万﹑八饼一副叫"梆子";三条﹑三万﹑七饼一副叫"羣子"。梆子中缺饼子叫"破梆",群子中缺饼子叫"破羣"。 |
梆鈴 |
梆子和铃。打更的响器。 |
梆梆枪 |
梆梆枪 四川方言。长枪。 《红色歌谣集·赤卫队之歌》:“背上背的嘛嗹嗹,梆梆枪那嘛溜溜,见了嘛敌人嘛哎哟打一仗啊!” |
梆子 |
梆子 梆子,又名梆板,中国打击乐器。约在中国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宽5-6、厚4厘米。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击梆 |
击梆 击梆,拼音是jī bāng,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敲打梆子。 |
同州梆子 |
|
梆铃 |
梆子和铃。打更的响器。 |
河北梆子 |
|
传梆 |
传梆 传梆,读音 chuán bāng,汉语词语,指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 |
亮梆子 |
辞典解释亮梆子liàng bāng zi 古代巡夜人在天将亮时,所打的最后一次梆子。 《红楼梦.第八三回〉:「直闹到打亮梆子以后才好些了,你说吓人不吓人?」 |
梆子腔 |
梆子腔 梆子腔,中国传统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陕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剧)是现存最早的梆子腔剧种,它们对梆子腔基本音乐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陕西的秦腔、山西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北梆子、河南的豫剧(河南梆子)、山东的山东梆子(曹州梆子)、山东的莱芜梆子等,均属梆子腔。 |
山东梆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