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冕 |
旒冕 冕的顶部叫“綖板”,綖板前圆后方,比喻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涂黑漆,以示庄重。板前后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是非分明。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谓“充耳”,寓意帝王不听谗言,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有所不闻,从而衍化出一个成语“充耳不闻”。 |
龍旒 |
龙旒 龙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óng liú,是指龙旗。 |
旒旍 |
1.见"旒旌"。 |
旒綴 |
旒缀 liú zhuì 旒缀(旒缀) 【释义】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附赘。 出处《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 |
九旒冕 |
九旒冕 旒冕,古代王公戴的一种礼帽。《宋史·舆服志》:“九旒冕: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亲王、中书门下,奉祀则服之。” 宋代周密《武林旧事·皇子行冠礼仪略》中载“内服跪受服,兴,置匴於席,执九旒冕者升,掌冠者降三等受之。”此处所指的九冕冠,是明鲁荒王朱檀墓中出土的冕冠,是目前我国唯一存世的明初冕冠实物。 |
旒旗 |
旒旗 liú qí 旒旗 指铭旌,古人用以书德行。 《文选·潘岳》:“行以号彰,德以述美。敢托旒旗,爰作斯诔。” 刘良 注:“旒旗,谓铭旌幡也,古人用以书德行。” |
珠旒 |
珠旒 珠旒,原本是皇冕前后的珠串。常常被用来借指帝王。后来常常被用来比喻似珠饰冕旒之物。 |
旒旐 |
旒旐 旒旐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iú zhào,解释为铭旌。 |
彩旒 |
彩旒 彩旒 : 1.亦作彩斿。 2.旗帜上的彩色飘带。借指彩旗。 |
邃旒 |
邃旒 本指帝王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借指皇帝。 唐 欧阳詹 《元日陪早朝》诗:“斗柄东回岁又新,邃旒南面挹来宾。”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谢官表》:“力陈丹悃,仰黩邃旒。” |
九旒 |
九旒 亦作“ 九斿 ”。亦作“ 九游 ”。.星名。《史记·天官书》:“三曰九游。” 张守节 正义:“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天子之兵旗,所以导军进退,亦领州列邦。” |
綴旒 |
缀旒 缀旒(zhuì li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1、犹表率。2.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3.喻指一般居虚位而无实权者。4、比喻国势垂危。 |
赘旒 |
赘旒 赘旒,出自《公羊传·襄公十六年》 |
旒旌 |
旒旌 liú jīng ,释义有垂旒的旌旗,出于《文选·宋玉》。 |
旒蘇 |
旒苏 《北史·薛琡传》:“自制丧车,不加雕饰,但用麻为旒苏,绳网络而已。”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四:“《考声》云:‘旒苏,旗脚也。’今以垂珠带为旒苏,象冕旒也。” |
垂旒 |
垂旒 垂旒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出自《白虎通·绋冕》。 |
玉旒 |
玉旒 玉旒,汉语词汇。 拼音:yù liú 释义:古代帝王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 |
旒翣 |
旒翣 旒翣是一个汉语词汇,liú shà 。 |
蔽旒 |
蔽旒 bì liú 冠冕前后悬垂的玉饰。借指皇帝面前。语出《孔子家语·入官》:“古者圣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 明 李东阳 《吊颜鲁公词》:“如公者状貌不达於蔽旒,足迹不登於巖廊,而乃身任国纪,义存天常。” |
宸旒 |
宸旒 宸旒是汉语词汇, 拼音为chén liú, 释义:帝王之冠。借指帝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