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帖 |
辞典解释绛帖jiàng tiè 北宋潘师旦以「淳化阁帖」为底本所摹刻的帖子,二十卷。内容有所增损,因刻于绛州(今山西新绛),故称为「绛帖」,世称为「潘驸马帖」。相传潘氏死后,其二子各分得十卷。长子将上十卷抵债没入公库,绛州官署补刻余卷,称为「东库本」;次子补刻前十卷,称为「私家本」。后又有新绛本、伪刻十二卷本及其他翻刻本行世。原拓本传世极少,今仅存宋拓残本若干卷。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五.淳化阁帖》。 |
圣母帖 |
圣母帖 《圣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怀素为东陵圣母所写。《圣母帖》写于公元793年(唐贞元九年),怀素晚年自家乡湖南出游途经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古称东陵)时所作。内容记述的是晋代杜、康二仙女蹑灵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
針帖 |
针帖 zhēn tiē 针帖(针帖) 线板。针不用时可插在上面,故称。 清 罗坤 《祝英台近·夏景》词:“无人催绣,且收拾鸳鸯针帖。” |
出帖 |
出帖 【拼音】chū tiē 【注音】 【条目】出帖 【引证解释】 1. 出给柬帖。 宋 叶适 《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铨部出帖使见,公闻,不俟装归。” 2. 指门联。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 宣德 初,先祖在 南昌 题出帖於学门云:‘学冠 西江 列郡仰诗书之府,道宗 东鲁 四方推文献之邦。’” |
单帖 |
单帖 dān tiē 单帖(单帖) |
绢帖 |
绢帖 绢帖是一个汉语词汇,以绢作底的书帖。宋·米芾《书史》。 |
帖書 |
帖书 帖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iě shū,是指帖字。 |
反輸一帖 |
辞典解释反输一帖fǎn shū yī tiě 本来应该赢的,结果反而输了。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当下方妈妈反输一帖,只得安排酒饭,款待了公差。」 |
支帖 |
支帖 支付的凭证。《金史·李石传》:“ 大定 以前,官吏士卒俸粟支帖真伪相杂,请一切停罢。” |
平復帖 |
平复帖 (晋代陆机创作书法作品)《平复帖》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平复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陆机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它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其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 《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 |
帖括派 |
|
偃帖 |
偃帖 指:服帖。 明 文徵明 《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沉公行状》:“自是境内偃帖,莫敢有异志 |
契帖 |
契帖 犹借据。 清 焦循 《忆书》六:“诸侄饔飱或不继, 卞孺人 即以田所出米,时假与之,而必取契帖,曰:‘使知为借,庶不浪用。’ |
喜帖 |
喜帖 是即将结婚的新人所印制的邀请函,又称为喜柬。在英语中称为Wedding Invitation。此邀请函上通常印结婚日期和典礼、婚宴举行时间,通常也会印上男女双方家长的名字。喜帖的寄出时间通常是婚礼前六周。 喜帖和中国古代的圣旨相结合制作成圣旨喜帖,古色古香,很有中国的味道。 |
解帖 |
方言。当票。 |
辨顛帖 |
辨颠帖 宋 代书法家 米芾 被人以颠狂为由弹劾, 米芾 乃上书自辩。辨,通“ 辩 ”。世称“辨颠帖”。《说郛》卷七引 元 戚辅之 《佩楚轩客谈》:“ 张模菊 存 米老 兴时书,自辨非颠也,谓之‘辨颠帖’。”参阅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
請帖 |
请帖 qǐngtiě[invitation] 书面要求出席或参加的卡片发出婚礼请帖 |
唐臨晉帖 |
【解释】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论诗》:“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临晋帖。’” |
帖學 |
帖学 帖学,是指研究法帖的源流优劣以及书迹的真伪等的一门学问,也是指崇尚魏晋以下法帖的书法学派,与“碑学”相对。帖学有“学晋”“晋唐行草小楷”“主要学阁帖”等三种基本含义。其发端建立在北宋时期《淳化阁贴》的辗转翻刻传拓的基础上,其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墨本与刻石的拓片或拓本。帖学以手札、书信为主,多忠实于原迹,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书作者的原本写字风格。 |
玉帖鐙 |
玉帖镫 用玉装饰的马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谢中郎 在 寿春 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 亦省作“ 玉帖 ”。 北周 庾信 《岁晚出横门》诗:“据鞍垂玉帖,横腰带锦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