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屐 |
停步;歇脚。 |
桑屐 |
桑屐 sāng jī 桑屐 桑木做的木屐。《南齐书·祥瑞志》:“﹝ 世祖 ﹞及在 襄阳 ,梦著桑屐行度 太极殿 阶。” 唐 卢纶 《郊居对雨寄赵涓给事包佶郎中》诗:“桑屐时登望,荷衣自卷舒。” 唐 姚合 《溪路》诗:“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 |
雲煙屐 |
云烟屐 云烟屐,读音为yún yān jī,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登山屐。 |
阮孚蠟屐 |
辞典解释阮孚蜡屐ruǎn fú là jī 晋阮孚喜爱木屐,时常擦洗涂蜡。典出《晋书.卷四九.阮籍传》。比喻痴迷某物。 如:「他集邮成癖,好比阮孚蜡屐,乐在其中。」 |
驻屐 |
停步;歇脚。 |
木屐 |
木屐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 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木屐在中国,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汉晋 |
一屐 |
一屐 一屐,拼音yī jī ,出处 吴伟业 《赠苍雪》。 |
弃之如敝屐 |
弃之如敝屐【解释】敝:破;屐: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出处】《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示例】子食汉禄三世,而一旦弃之为敝屣。 ◎明·赵弼《三贤传》 |
縠屐 |
1.犹丝履。 |
屐子 |
屐子 《屐子》是唐代诗人韩偓的诗歌作品。 |
高齿屐 |
高齿屐 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说,高齿屐应是从汉代双歧履发展而出,履前上耸齿状物,并非高底木屐。具体样式见斲琴图。 |
筍屐 |
笋屐 清 陈维崧 《看山如读画读画似看山》词之二:“回想老子篮舆,好天笋屐,曾到层山路。” |
蜡屐 |
蜡屐 蜡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a ji,意思是以蜡涂木屐。 |
山林屐 |
指登山穿的木屐。 |
屐響 |
屐响 【拼音】 jī xiǎng 【注音】 【条目】屐响(屐响) 【引证解释】木屐的响声。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洞中屐响省分携,不是花迷客自迷。” |
履屐間 |
履屐间 履屐间,词语,比喻小事。典故出自《晋书·谢玄传》与清代吴敬梓 的《移家赋》等。 |
蠟屐 |
蜡屐 蜡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a ji,意思是以蜡涂木屐。 |
謝安屐 |
谢安屐 xiè ān jī 谢安屐:谢安所着木屐。 语本《晋书·谢安传》:“ 玄等既破坚 ,有驿书至, 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后亦借指木屐。 唐 李白《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诗:“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韈。” |
皮屐 |
皮屐 皮屐是汉语词汇,读音是píjī,指一种皮饰的木头鞋。 |
猩猩屐 |
猩猩屐 猩猩屐出自.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释义:猩猩者好酒与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