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剌頭 |
不剌头 不剌头,读音bù là tóu ,是汉语词汇,短刀名。出自明·费信《星槎胜览·爪哇国》 |
發剌 |
发剌 fā là 发剌 象声词。谓振羽声。 唐 顾况 《乌夜啼》诗之一:“毕逋发剌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 |
语剌剌 |
1.形容语言凶狠不肯饶人。 |
栅剌子 |
栅剌子 栅剌子,拼音是zhān là zǐ ,是汉语词汇,即栅栏。 |
撒剌 |
契丹语sara,酒樽名。 |
剌八 |
剌八 là bā 剌八 两腿叉开成八字形。《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那 蒋竹山 ,打的那两只腿剌八着,走到家哭哭啼啼。 |
昏支剌 |
形容昏暗。 |
麻姑剌 |
麻姑剌 日本木枕名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近见梁孝廉处素履绳《题汪亦沧日本国神海编》云……‘通宵学枕麻姑剌,好向床前听鬭牛。’其俗以木为枕,号‘麻姑剌’,直竖而不贴耳,故至老不聋。” 郭沫若《读札记》四八:“今案枕名‘麻姑剌’即makura(马苦拉)。旧式者以木为之。正面侧面均呈梯形,高约八九寸。正面底部下阔约尺许,侧面下阔约其半。上有软垫呈圆棒状,固定于木,以之枕于后脑凹下。盖旧式日本女人梳‘丸髻’, |
荊棘剌 |
荆棘剌 亦作“荆棘列”。亦作“荆棘律”。“紧急里”三个字的谐音。 元 曲中常用来形容惊慌、紧张。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荆棘剌怎动那!死没腾无回豁!” 元 郑庭玉 《后庭花》第四折:“听说道荆棘列半日,猛觑了呆打颏一会。” 元 范康 《竹叶舟》第四折:“则见他荆棘律忙忙走着。哎,你个痴呆汉休来赶我!” |
烏剌赤 |
乌剌赤 wū là chì ㄨ ㄌㄚˋ ㄔㄧˋ 乌剌赤(乌剌赤) 元 时称驿站牧马者。也称“兀剌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马判》:“忽见一物如屋,所谓乌剌赤者,下马跪泣,若告诉状……乌剌赤,站之牧马者。” |
撲剌剌 |
扑剌剌 扑剌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ū lā lā, 象声词。多形容禽鸟拍翅声。 |
曳剌 |
曳剌 曳剌 走卒;衙役。《元典章·礼部六·僧道教门法规》:“各处僧道、衙门所设书吏、贴书、祇侯、曳剌人等,俱无定额。”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洒家是个曳剌,接相公来。” 元 李五 《虎头碑》第三折:“他误了限次,失了军期,差几个曳剌勾追。”按,《辽史·百官志二》:“走卒谓之拽剌。” |
血忽淋剌 |
1.同"血糊淋剌"。 |
隳剌 |
隳剌 隳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uī là ,是指互相诋毁,互相掣肘。 |
白剌擦 |
1.形容很白。剌擦﹐助词﹐无义。 |
歪剌貨 |
歪剌货 犹歪剌骨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如今你心爱的县君,又不知是那一家歪剌货也?” |
活扑剌 |
活扑剌 huó pū là 活扑剌 犹活活地。 明 冯惟敏 《滚绣球·徐我亭归田》套曲:“碜可查荆棘排,活扑剌蛇蝎挨。” |
打剌孙 |
打剌孙 词目:打剌孙 |
瓦剌 |
瓦剌 瓦剌(读音wala、瓦那,异于瓦刺waci。蒙古语:ᠣᠢᠷᠠᠳ,西里尔字母:Ойрад;卫拉特语:Өөрд)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Wǎlà/Wǎlā)、清朝称卫拉特、漠西蒙古等,意即居大漠(戈壁沙漠)以西。 关系:厄鲁特(蒙古语:ᠥᠭᠡᠯᠡᠳ,西里尔字母:Өөлд)本是瓦剌的一部(厄鲁特蒙古),但在清朝文献中也用来泛指瓦剌。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 |
泼剌货 |
见"泼辣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