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附 |
俞附 俞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fù,是指相传为黄帝时的良医。 |
俞儿骑 |
俞儿骑 俞儿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ú ér qí,是指古代帝王大驾出行时充当仪仗队伍前导的骑卫。 |
俞樾 |
俞樾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1821.12.25-1907.2.5),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俞樾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 |
俞咨 |
俞咨 咨询,商讨 《艺文类聚》卷十引 汉 班固 《典引》:“屡访羣儒,俞咨故老。”一本作“ 谕 ”。 |
俞跗 |
俞跗 俞跗一作俞柎,上古医家,相传擅长外科手术,是黄帝的臣子。据《韩诗外传》记载:他能采用外科手术割肌剖腹。对经络也颇有研究。 俞跗,上古医家。一作俞柎。据《韩诗外传》载,俞为医可使“死者复生。”实为牵强附会之说。相传俞治病多采用外科手术,除体表切割手术之外,尚可做腹部手术。《史记·扁鹊传》载: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蹻引,案扤毒熨,一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 |
離俞 |
离俞 离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í yú,是指传说中的神禽。 |
膽俞 |
胆俞 胆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胆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黄疸,口苦,呕吐,胁痛,惊悸,胸腹胀满,骨蒸潮热,及肝火,胆囊炎,胃炎,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5—0.8寸。 |
俞拊 |
俞拊 俞拊,读音是yú fǔ ㄧ,是一个汉语词组。 |
膺俞 |
膺俞 膺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īng yú ,是指中府穴别名。 |
俞兒騎 |
俞儿骑 俞儿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ú ér qí,是指古代帝王大驾出行时充当仪仗队伍前导的骑卫。 |
俞儿 |
俞儿 俞儿是《东周列国志》中的山神,管仲在《上山歌》中提到它的名字。为虚拟的诗歌人物。具体的记载不详。 |
俞扁 |
俞扁 俞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biǎn,是指俞跗、扁鹊两位古代名医的并称。 |
俞脈 |
俞脉 穴位与经脉。中医称脉之所注为俞(穴位)。亦用以比喻互有联系的事物。 章炳麟 《官制索隐》:“夫 胡广 解《汉官》,多原 周 制; 康成 说《周礼》,又附 汉 仪,明其俞脉相通,非苟为皮附而已。” |
允俞 |
允俞 yǔn yú ㄧㄨㄣˇ ㄧㄩˊ 允俞 允准,允诺。 前蜀 杜光庭 《谢允上尊号表》:“果回日月之光,俯降允俞之诏。” 宋 王禹偁 《乞归私第养疾表》:“伏望皇帝陛下,俯察衰残,更容假告……倘遂允俞,不胜恳愿。” 明 张居正 《进实录辞免加恩疏》:“伏望皇上,鉴臣悃诚,素无矫饰,收回成涣,特赐允俞。” |
竹孚俞 |
竹孚俞 汉语词汇,指竹中的白色薄膜。 |
俞穴 |
俞穴 俞穴,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注为俞“。也就是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逐渐淮集输注到更大的水渠一样。 俞穴也叫“腧穴”或“输穴”。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别名。 |
胆俞 |
胆俞 胆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胆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黄疸,口苦,呕吐,胁痛,惊悸,胸腹胀满,骨蒸潮热,及肝火,胆囊炎,胃炎,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5—0.8寸。 |
俞咈 |
俞咈 俞咈是一个汉语词汇,犹言赞成和反对。咈,犹言否、不行。 |
俞水 |
俞水 古河流名,一名 宕渠水 ,即今 四川 南江 及其下游 渠江 。古有 賨 族聚居水滨,善歌舞, 汉 《巴俞舞》即出于此。《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巴俞 宋 蔡 , 淮南 于遮” 裴骃 集解引 晋 郭璞 曰:“ 巴 西 阆中 有 俞水 , 獠 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 汉高 募取以平 三秦 。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俞舞》也。” |
腰俞 |
腰俞 腰俞,经穴名。出《素问·缪刺论》。别名背鲜、髓空、腰户、腰柱、髓俞。属督脉。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布有尾骨神经分支和骶中动、静脉分支。主治腰脊痛,便血,泄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下肢痿痹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