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偫 |
见"供待"。 |
供食 |
辞典解释供食gōng shí 供给食物。 《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 |
明伙畫供 |
辞典解释明伙画供míng huǒ huà gòng (歇后语)认了。强盗按指印画押,即认了。 如:「这个买卖我也不抱希望了,我是明伙画供──认了。」 |
輸供 |
输供 shū gòng ㄕㄨ ㄍㄨㄙˋ 输供(输供) 输送供给。 明 刘基 《会稽》诗:“安得普天休战伐,不令竹箭困输供。” |
供備 |
供备 供备,汉语拼音gongbei,备办供给的意思,出自《商君书·画策》。 |
笔供 |
笔供 笔供 bǐgòng [written confession] 用文字写出来的供词 |
供擬 |
供拟 gòng nǐ ㄍㄨㄙˋ ㄋㄧˇ 供拟 亦作“ 供儗 ”。供给,供应。《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岁时服用,自可百司供拟。”《新唐书·魏少游传》:“诸王、公主悉有次舍,供儗穷水陆。”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萧公墓表》:“所在供拟,多伤物命,其违天意甚矣,自今宜罢之。” |
五供兒 |
五供儿 中国民间祭祀用盛祭品的器皿。一套为五件,故名。《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堂屋里佛爷桌儿上,换了簇新的黄布桌围,桌儿上锡爉五供儿擦得镜亮。”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得到一堂景泰兰的五供儿,东西老,地道,也便宜。” 五供儿 |
五供 |
五供 五供,中国民间祭祀用盛供品的五件器皿。又称泰山五供、佛前五供。由香炉一只、烛台与花觚各一对,五件器皿成一套,合称五供。摆放于宗祠庙宇,祭奠先祖(或信徒供奉神、佛)用来安放香、花、灯、水、果等供品。玉石、铜、锡、瓷、珐琅等各种材质的五供均可见到,大多工艺考究、造型古朴。道教中,也称五供为五献。在拜表、炼度、施食等仪式中都有五供一节。其法乃是将五种献祭品,即香、花、灯、水、果献于神坛之上,道士称:五 |
儲供 |
1.备办物资以供需用。亦指供军用的物资。 |
供贍 |
供赡 供赡,读音为gòng shàn ㄍㄨㄙˋ ㄕㄢ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供给,供养。 |
资供 |
资供 zī gòng ㄗㄧ ㄍㄨㄙˋ 资供 供给。《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 穆姜 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南史·颜延之传》:“ 竣 既贵重,权倾一时,凡所资供, 延之 一无所受。” |
供爨 |
供爨 词语解释 《通典·礼六九》“光禄卿监取明水火”注:“太官令取水於阴鉴,取火於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罇也。”《新五代史·杂传·杜重威》:“天下大水,霖雨六十馀日,饥殍盈路,居民拆木以供爨,锉藳席以秣马牛。” 宋 孙武仲 《庙下候风呈同行》诗:“采芹朝当蔬,伐竹暮供爨。” 清 昭连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又所占地林木甚多,薪以供爨,常不乏。” |
供饷 |
供饷 ɡònɡ xiǎnɡ 供饷 供给差粮。 北魏 高允 《谏起宫室疏》:“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 |
供濟 |
供济 供济,是汉语词汇,解释是供应接济。 |
孫供奉 |
孙供奉 孙供奉,是唐昭宗在逃亡过程中训练来排遣孤独寂寞的猴子,该猴子日常穿着为五品以上官员才可以穿的绯袍,是唐昭宗所喜爱的猴子的称号,出自唐 罗隐 《感弄猴人赐朱绂》诗。 |
蜜供 |
蜜供 蜜供(mì gōng)是春节的领衔供品,也是北京传统应节糕点。具有色泽浅黄,上浆通亮,入口香甜酥脆,不粘牙的特色。 |
茅家供馔 |
指养亲克尽孝道。参见:茅容鸡 |
跑供销 |
跑供销 跑供销,读音 pǎo gōng xiāo,汉语词汇。解释为专门外出负责采购和推销商品。 |
供拟 |
供拟 gòng nǐ ㄍㄨㄙˋ ㄋㄧˇ 供拟 亦作“ 供儗 ”。供给,供应。《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岁时服用,自可百司供拟。”《新唐书·魏少游传》:“诸王、公主悉有次舍,供儗穷水陆。”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萧公墓表》:“所在供拟,多伤物命,其违天意甚矣,自今宜罢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