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汉语字典

頓的意思解释

汉字 頓
  • 拼音dùn
  • 部首
  • 笔画13画
  • UNICODE9813
  • 五笔GBNM
  • 仓颉PUMBC
  • 郑码HDZG
  • 四角51786
  • 笔顺横、竖折/竖弯、竖、竖提、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 国语词典

    •  dùn ㄉㄨㄣˋ 

    〈动〉

    1. 以头或足叩地。
      1. 如:「顿首」、「顿脚」。
      2.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2. 暂停、停留。
      1. 如:「停」。
      2. 《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四》:「六龙安可,运流有代谢。」
    3. 安置、放置。
      1. 如:「安」。
      2. 宋·杨万里〈城头秋望〉诗二首之一:「秋光好处胡床,旋唤茶瓯浅著汤。」
    4. 整治。
      1. 如:「整」。
      2.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纲振纪。」
    5. 屯兵、驻扎。
      1. 《韩非子·五蠹》:「万乘之国,莫敢自于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

    〈形〉

    1. 疲倦。
      1. 如:「困」、「委」。
      2. 《孙子·谋攻》:「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而利可全。」
    2. 钝、不锋利。
      1. 汉·贾谊〈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3. 倾倒、毁坏。
      1. 《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舟船战具,废不修。」

    〈名〉

    1. 量词。计算吃饭、斥责等行为次数的单位。
      1. 如:「吃一饭」、「痛打一」。
    2. 姓。如汉代有琦。

    〈副〉

    1. 立刻、突然。
      1. 如:「顿悟」、「茅塞顿开」。
      2. 《红楼梦·第五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改昔年妆。」
    •  dú ㄉㄨˊ 
    1. 参见「[[冒]]」条。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困切,敦去聲。【說文】下首也。【周禮·春官·大祝】辨九𢷎,二曰頓首。【註】頓首,拜頭叩地也。

    又【博雅】頓,僵也。

    又【揚子·方言】頓愍,惛也。江湘之閒謂之頓愍。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猶中齊言眠眩也。

    又【增韻】貯也,宿食所也。【隋書·煬帝紀】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

    又【增韻】次也。

    又食一次也。【世說新語】襄陽羅友,嘗伺人祠乞食。往太蚤,主人問何得在此。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杜甫詩】頓頓食黃魚。

    又陡頓,遽也。【列子·天瑞篇】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

    又壞也。【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註】頓,壞也。正義曰:頓,謂挫傷折壞,今俗語委頓是也。

    又止也。【史記·王翦傳】三日三夜不頓舍。

    又捨也。【曹植·七啟】頓網縱綱。【註】頓,捨也。縱,緩也。

    又地名。【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傳】丘一成爲頓丘。【前漢·地理志】頓丘縣屬東郡。【師古註】以丘名縣也。丘一成爲頓丘,謂一頓而成也。

    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五年】楚人圍𨻰,納頓子于頓。【前漢·地理志】南頓縣屬汝南郡。【註】故頓子國。頓迫於𨻰,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又姓。【魏志·華陀傳】有頓子獻。

    又【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𠀤音鈍。【集韻】不利也。【前漢·賈誼傳】芒刃不頓。【註】頓,讀曰鈍。

    又【韻會】【正韻】𠀤當沒切,音咄。【前漢·匈奴傳】單于太子曰冒頓。【註】冒,音墨。頓,音毒。

    外语翻译

    • 英语:pause, stop; bow, kowtow; arrange
    • 德语:ZEW für einmalige Handlungen ohne Wiederholung (Zähl)
    • 法语:faire une pause,frapper du pied,soudain,imédiatement,(classificateur pour les repas et les réprimandes)​

    说文解字

    下首也。从頁屯聲。都困切

    (頓)下首也。按當作頓首也。三字爲句。周禮太祝九?。一曰䭬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三者分別劃然。不當頓䭫二字皆訓之曰下首、明矣。鄭曰。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手、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吉拜、拜而後稽顙。謂齊衰不杖以下者。凶拜、稽顙而後拜。謂三年服者。玉裁按。九拜、以前三者爲體。後六者爲用。如六書以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者爲體。轉注、假借二者爲用也。凡經言拜手、言拜皆周禮之空首。手部?字下曰首至手、何注公羊傳曰頭至手曰拜手皆與周禮空首注合。凡經言稽首、小篆作䭫。古文作?。經傳無異偁。何注公羊云頭至地曰稽首、與周禮注合。凡經傳言頓首、言稽顙或單言顙皆九拜之頓首。何注公羊曰顙猶今叩頭、檀弓稽顙注曰觸地無容皆與周禮頓首注合。頭至手者拱手而頭至於手。頭與手俱齊心不至地。故曰空首。若稽首、頓首則拱手皆下至地。頭亦皆至地。而稽首尙稽遲。頓首尙急遽。頓首主於以顙叩觸。故謂之稽顙。或謂之顙。周禮之九拜不盡知。而稽首者、吉禮也。頓首者、凶禮也。空首者、吉凶所同之禮也。經傳立文。凡單言拜及下屬稽首稽顙。言拜、言拜手者、皆空首也。言拜手稽首者、空首而稽首也。言拜而後稽顙者、空首而頓首也。言稽顙而後拜者、頓首而空首也。言稽顙而不拜者頓首而不空首也。經於吉、賓嘉曰稽首。未有言頓首者也。於喪曰稽顙。亦未有言頓首者也。然則稽顙之卽頓首無疑矣。有非喪而言頓首者、非常事也。類乎凶事也。如申包胥之九頓首而坐。以國破君亡。穆嬴頓首於宣子。以太子不立。與季平子稽顙於叔孫昭子以君亡、昭公子家駒再拜顙於齊侯以失國、正同也。若陳無宇稽顙於欒施以排患釋難。禮之過也。無宇之詐也。沿至秦漢以頓首爲請罪之辭。中山策司馬喜之頓首、別於陰姬公之稽首。漢人文字存者。蔡邕戍邊上章云。朔方髡鉗徙臣邕稽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末云。臣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蔡質所記立宋皇后儀首云。尙書令臣嚻等稽首言。末云。臣囂等誠惶誠恐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許沖進說文解字首云。召陵萬歲里公乘臣沖䭫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末云。臣沖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辠死辠䭫首再拜以聞皇帝陛下。皆頓首與稽首分別。稽首爲對敭之辭。从𩑋。首叩地、故从𩑋。屯聲。都困切。十三部。凡言供頓、頓宿皆取屯聚意。而假頓爲之。又多假頓爲鈍。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uən˥˧
    • 唐代读音: duə̀n
    • 日语读音: NUKAZUKU TSUMAZUKU TOMINI
    • 韩语罗马: TON TWUN
    • 现代韩语: 돈
    • 越南语: đốn
    • 客家话: [海陆腔] dun5 dun3 [东莞腔] dun3 [沙头角腔] dun3 [梅县腔] dun3 dun5 [客语拼音字汇] dun3 dun4 [陆丰腔] dun3 [客英字典] dun5 dun3 [宝安腔] dun3 | tuk8 [台湾四县腔] dun5 dun3
    • 粤语: deon6 duk6
    • 近代音: 端母 真文韻 去聲 頓小空;
    • 中古音: 端母 慁韻 去聲 頓小韻 都困切 一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痕部 ;王力系统:端母 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