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
拼音yè
部首言
笔画16画
UNICODE8B01
五笔YJQN
仓颉YRAPV
郑码SKRY
四角06627
笔顺点、横、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点、竖折/竖弯
国语词典
〈名〉
- 名片。
- 《说文解字·言部》「谒」字·清·段玉裁·注:「谒者,若后人书刺,自言爵里姓名,并列所白事。」
-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
- 《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谒欲贺。」
- 姓。如汉代有谒琼。
〈动〉
- 禀告、说明。
- 《战国策·秦策一》:「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
- 汉·王充《论衡·纪妖》:「当道者曰:『吾欲有谒于主君。』从者以闻。」
- 请求。
- 《列子·周穆王》:「谒史而卜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
- 《唐语林·卷三·赏誉》:「任大理评事,日????粥不给,尝于安国寺相识僧处谒飧。」
- 进见、拜见。
- 如:「晋谒总统」。
-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登昆仑而北首兮,悉灵圉而来谒。」
-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卫大经传》:「开元初,毕构为刺史,使县令孔慎言就谒,辞不见。」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歇切,堰入聲。【說文】白也。【爾雅·釋詁】告也,請也。【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註】謁,告也。【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註】謁,請也。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又【增韻】訪也,請見也。【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又【釋名】謁,詣也,詣告也。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正字通】刺名也。古之門狀,今之拜帖。【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註】謁,謂以札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又謁舍,今之客舍也。【前漢·食貨志】里區謁舍。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應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又星名。【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又山名。【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又姓。【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又【集韻】【類篇】𠀤乙列切,音䋵。亦白也。李舟說。
又【正韻】於蓋切,音愛。與䨠同。隂晦也。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一本作藹,義同。
又【揚雄·百官箴】殷以𠛬顚,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謁。謁叶敗。
又【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云: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叶。【字彙】謁攺音意,敗叶音佩,誤。 【正字通】俗作謁,非。
外语翻译
- 英语:visit, pay respects to
- 德语:bei einem Vorgesetzten vorsprechen (V, Pol),jdm seine Aufwartung machen (V, Pol),jdm seine Hochachtung zeigen (V, Pol),jdm. formal besuchen (V, Pol),jdm. respektvoll einen Besuch abstatten (V, Pol),Ye (Eig, Fam)
- 法语:visiter,annoncer
说文解字
白也。从言曷聲。於歇切
(謁)白也。廣韵曰。白、告也。按謁者、若後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並列所白事。从言。曷聲。於歇切。十五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jɛ˥˧
- 唐代读音: qiæt
- 日语读音: MAMIERU
- 韩语罗马: AL
- 现代韩语: 알
- 越南语: yết
-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jet7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jet7 [海陆腔] zat7 giet7 [梅县腔] jat7 [客语拼音字汇] yad5 [宝安腔] jet7 [陆丰腔] jat7
- 粤语: jit3 kit3
- 近代音: 影母 車遮韻 入聲作去聲 拽小空;
- 中古音: 影母 月韻 入聲 謁小韻 於歇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曷部 ;王力系统:影母 月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