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汉语字典

詘的意思解释

汉字 詘
  • 拼音
  • 部首
  • 笔画12画
  • UNICODE8A58
  • 五笔YBMH
  • 仓颉YRUU
  • 郑码SZZI
  • 四角02672
  • 笔顺点、横、横、横、竖、横折、横、竖折/竖弯、竖、竖、竖折/竖弯、竖
  • 国语词典

    •  qū ㄑㄩ 

    〈动〉

    1. 弯曲。
      1. 《荀子·劝学》:「若挈裘领,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2. 屈服、折服。
      1. 《战国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万乘,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3. 吐词艰涩、言语钝拙。
      1. 《史记·卷一○三·万石张叔传·太史公曰》「仲尼有言:『君子欲讷于言』」句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讷』字多作『』,音同耳。古字假借。」

    〈副〉

    1. 冤屈。
      1. 《吕氏春秋·贵直论·壅塞》:「宋王因怒而杀之。」
    2. 反而。
      1. 《战国策·秦策四》:「一举众而注地于楚,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

    〈名〉

    1. 姓。如汉代有强。
    •  chù ㄔㄨˋ 

    〈动〉

    1. 贬低。
      1. 《战国策·韩策三》:「彼公仲者,秦势能之。」

    康熙字典

    【唐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𠀤音屈。【說文】詰詘也。一曰屈襞。【禮·喪大記】凡𨻰衣不詘。【註】謂舒而不卷也。【楚辭·九思】思哽饐兮詰詘。

    又【博雅】曲也,折也。【玉篇】枉曲也。【禮·樂記】習其俯仰詘伸。【史記·管晏列傳】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前漢·孫寶傳】道不可詘,身詘何傷。

    又【廣韻】辭塞也。【戰國策】於是魏王聽此言也,甚詘。

    又【類篇】充詘,喜失節貌。【禮·儒行】不充詘于富貴。

    又姓。漢有詘強。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屈。【荀子·勸學篇】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註】詘與屈同。

    又【集韻】【正韻】𠀤渠勿切,音掘。與充詘義同。

    又絕止貌。【禮·聘義】叩之,其聲淸𧻗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又【正韻】盡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徼𧮭受詘。【師古註】言獸有力盡者,受而有之。

    又【集韻】敕律切,音怵。與黜同。【戰國策】彼公仲者,秦勢能詘之。【註】詘,貶下也。

    又【集韻】通作絀。【禮·射義】進爵絀地。【註】《內則》以前作絀,《明堂位》以後作詘。

    又【集韻】或作出。【左傳·襄三十年】譆譆出出。【周禮·秋官·庭氏鄭註】引作詘詘。劉昌宗音出。本亦作出。

    又【集韻】奴骨切,嫩入聲。與訥同。詳訥字註。

    又【說文】或作誳。【長箋】作誳。

    外语翻译

    • 英语:bend, stoop, crouch; to yield

    说文解字

    詰詘也。一曰屈襞。从言出聲。𧬲,詘或从屈。區勿切

    (詘)詰詘也。二字雙聲。屈曲之意。一曰屈襞。此謂衣襞積。見衣部。从言。岀聲。區勿切。十五部。

    (誳)詘或从屈。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ɕʰy˥
    • 日语读音: TSUMARU
    • 韩语罗马: KWUL
    • 现代韩语: 굴
    • 客家话: [海陆腔] tut7 kiut7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tut7 kiut7 kut7 [梅县腔] kiut7
    • 粤语: wat1 zeot1
    • 中古音: 溪母 物韻 入聲 屈小韻 區勿切 三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沒部 ;王力系统:溪母 物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