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
拼音cháng
部首衣
笔画14画
UNICODE88F3
五笔IPKE
仓颉FBRYV
郑码KOSR
四角90732
笔顺竖、点、撇、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点、横、撇、竖提、撇、捺
基本字义
裳chángㄔㄤˊ
- 〔~~〕光明。
-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裳shangㄕㄤ
- 〔衣~〕衣服。
详细解释
〈名〉
-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skirt worn by a woman or man in ancient China]
-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 黄裳元吉。——《易·坤》
-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 泛指衣服 [dress]
-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 另见 shɑng
国语词典
〈名〉
- 古代下身穿的衣服称为「裳」。即裙子。
- 《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 汉·毛亨·传:「上曰衣,下曰裳。」
- (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𠀤音常。【說文】下帬也。【釋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詩·邶風】綠衣黃裳。【禮·曲禮】暑無褰裳。【揚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轉爲裳也。【集韻】本作常。
说文解字
常或从衣。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ʂʰɑŋ˧˥; ʂɑŋ˨˩˦
- 唐代读音: *zhiɑng
- 日语读音: MO MOSUSO
- 韩语罗马: SANG
- 现代韩语: 상
-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song2 [梅县腔] shong2 [沙头角腔] song2 [东莞腔] song1 song2 song3 [海陆腔] shong2 [陆丰腔] shong3 [客英字典] shong2 [宝安腔] song2 [客语拼音字汇] song2
- 粤语: soeng4
- 近代音: 穿母 江陽韻 平聲陽 長小空;
- 中古音: 禪母 陽韻 平聲 常小韻 市羊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唐部 ;王力系统:禪母 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