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汉语字典

外的意思解释

汉字 外
  • 拼音wài
  • 部首
  • 笔画5画
  • UNICODE5916
  • 五笔QHY
  • 仓颉NIY
  • 郑码RSID
  • 四角23200
  • 笔顺撇、横撇/横钩、点、竖、点
  • 基本字义

    外wàiㄨㄞˋ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3. 指“外国”:~域。~宾。~商。
    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
    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
    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7. 关系疏远的:~人。
    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详细解释

    •  wài 

    〈名〉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outside;outer]
      1. 外,远也。——《说文》
      2.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3.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4.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7.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仪表 [appearance]
      1. 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2.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5. 又如: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6. 表面 [surface;face;outside appearance]
      1.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7. 又如: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8.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husband]
      1.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清· 钱大昕《恒言录》
    9. 外国 [foreign country]。如:外为中用
    10. 外地;异乡 [province;another part of the country]
      1.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红楼梦》
    11. 又如: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12. 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external things]。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13. 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man]。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4. 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relatives) of one's mother,sisters or daughters]
      1.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5. 又如: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6. 指外廷臣僚 [minister outside court]
      1.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初刻拍案惊奇》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local officcials]
      1.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白居易《重赋》
    19. 又如: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20. 指吏役人等 [servant]。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21. 以外 [beyond;outside]
      1. 其外之文。——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2.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苏洵《六国论》
      3.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2. 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23. 以前 [before;formerly]。如:外者(从前,以往)
    24. 外来的 [foreign]
      1.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红楼梦》
    25. 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26.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other]。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27.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wai]
      1. 外扮监斩官上。——元· 关汉卿《窦娥冤》

    〈动〉

    1. 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drift apart]
      1. 内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3. 背离 [deviate]
      1.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管子·版法》
    4. 排斥 [repel]
      1.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孙龙子》
    5. 抛弃 [abandon]
      1.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吕氏春秋》

    〈形〉

    1. 另外;其他;别的 [in addition;besides;other]
      1. 令居外宅。——《史记·衡山王列传》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3. 异;不一 [different]。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4.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unofficial;irregular;unjust]
      1.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汉书·齐悼惠王传》
    5. 又如: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国语词典

    •  wài ㄨㄞˋ 

    〈名〉

    1.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相对于「内」而言。
      1. 如:「内」、「门」、「屋」。
    2. 特指外国。
      1. 如:「古今中」、「对外贸易」。
    3.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
      1.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

    〈形〉

    1.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
      1. 如:「外币」、「外地」、「外族」。
    2.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
      1. 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3. 别的、其他的。
      1. 如:「一章」、「一首」。
      2. 《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3. 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传也。」
    4. 不是正式的。
      1. 如:「外号」、「外史」。

    〈动〉

    1. 疏远。
      1. 《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2. 《荀子·王霸》:「人主则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2. 处于……之
      1. 《国语·晋语六》:「今吾刑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3. 背叛。
      1. 《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

    康熙字典

    〔古文〕𡖄【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𠀤歪去聲。內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又叶征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 【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外语翻译

    • 英语: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 德语:außerhalb, fremd
    • 法语:extérieur,étranger

    说文解字

    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𡖄,古文外。五會切

    (外)遠也。此下當有从夕卜三字。卜尙平旦。今若夕卜。於事外矣。此說从夕卜之意。五會切。十五部。

    (𡖄)古文。卜部曰。𠁡古文卜。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wĄi˥˧
    • 唐代读音: *nguɑ̀i
    • 日语读音: SOTO HOKA HAZUSU
    • 韩语罗马: OY
    • 现代韩语: 외
    • 越南语: ngoại
    • 客家话: [沙头角腔] ngoi5 [海陆腔] ngoi6 ngo6 no6 mo6 [梅县腔] ngoe.3 [宝安腔] ngoi3 [客英字典] ngoi5 [台湾四县腔] ngoi5 ngo5 no5 mo5 [客语拼音字汇] ngoi4 [东莞腔] ngoi3 [陆丰腔] ngoi6
    • 粤语: ngoi6 oi6
    • 近代音: 影母 皆來韻 去聲 外小空;
    • 中古音: 疑母 泰韻 去聲 外小韻 五會切 一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曷部 ;王力系统:疑母 月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