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曶鼎 曶鼎,西周时期周恭王时代青铜器物。制鼎人名舀,故又为舀鼎。久已遗失,仅存铭文拓本,下缘残泐,大篆。该铭文茂密朴实,厚重凝练,有古拙雄伟之气,是西周中叶铜器铭文中最为精美的一章。这件鼎据《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所说,原为清朝人毕沅得之于西安,鼎高2尺,围4尺,深9寸,款足作牛首形。据推测这件鼎应当是在周原地区出土的。后来,这件鼎毁于兵火,仅有铭文拓本流连于世。该鼎铭文共24行,现存380个字。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西周中期青铜器。高二尺,围四尺,深九寸,款足作牛首形。原器已亡,今仅存铭文四百零三字。记周王对曶的策命,曶与其他贵族进行奴隶交易和诉讼事。见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
辞典解释
曶鼎hū dǐngㄏㄨ ㄉㄧㄥˇ
西周青铜器。原器已佚,今仅存铭文拓本。记周王对曶的策命、曶和其他贵族进行的交易、诉讼等事项。曶鼎铭文对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网络解释
曶鼎
曶鼎,西周时期周恭王时代青铜器物。制鼎人名舀,故又为舀鼎。久已遗失,仅存铭文拓本,下缘残泐,大篆。该铭文茂密朴实,厚重凝练,有古拙雄伟之气,是西周中叶铜器铭文中最为精美的一章。这件鼎据《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所说,原为清朝人毕沅得之于西安,鼎高2尺,围4尺,深9寸,款足作牛首形。据推测这件鼎应当是在周原地区出土的。后来,这件鼎毁于兵火,仅有铭文拓本流连于世。该鼎铭文共24行,现存380个字。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