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春秋

春秋


词语读音
chūn qiū
词语注音
ㄔㄨㄣ ㄑㄧㄡ

基本解释

春秋 (春秋经)《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 (汉语词语)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 “春秋”作为一个重要的先秦年代,来源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春秋 chūnqiū

(1) [a year]∶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age]∶年龄

(3)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辞典解释

春秋chūn qiū ㄔㄨㄣ ㄑㄧㄡ

泛指四时。
《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汉.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年龄。
《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如:「春秋正富」。

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英语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chronicle of Lu State (722-481 BC)​, spring and autumn, four seasons, year, a person's age, annals (used in book titles)​

德语 > 五经 (S)​, Annalen der Frühlings- und Herbstperiode (eines der „Fünf Klassischen Werke“)​ (S)​, das Alter eines Menschen (S)​, Frühling und Herbst, ein ganzes Jahr (S)​, Frühlings- und Herbstannalen (722 bis 481 v. Chr.)​ (S)​, Frühlings- und Herbstperiode (722 bis 481 v. Chr.)​ (S)​, Geschichtsbuch, Chronik (S)​

法语 le printemps et l'automne, an, année, âge

网络解释

春秋 (春秋经)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 (汉语词语)

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
“春秋”作为一个重要的先秦年代,来源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单字意思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