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倘出此关,不啻恩同再造。将来如有出头之日,莫非伯伯所赐了。”
成语意思恩:恩德。比喻恩情极大,像使自己再生一样
成语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17回:“他不愿意离开他这个恩同再生的母亲。”
成语意思犹恩重如山。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成语意思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成语意思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成语意思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成语意思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
成语意思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书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成语意思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成语出处《旧唐书 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成语意思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成语意思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成语意思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
成语意思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成语出处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成语意思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成语意思水乳同置一器,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比喻择其上乘精华。事见《祖庭事苑》卷五。
成语出处水乳同置一器,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事见《祖庭事苑》卷五。清·钱谦益《与素华禅师书》:“《宗镜》删订,非鹅王择乳不能具此心眼。”
成语意思恶语:无礼中伤一类的口语。用恶毒的话伤害别人。也作“恶口伤人”。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第43卷:“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成语意思了了:清清楚楚。恩惠与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粱》:“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成语意思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成语出处《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
成语意思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成语意思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成语出处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