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2回:“阴历初三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
成语意思点滴:比喻细微的东西。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成语意思窃:盗取。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成语意思比喻说话厉害
成语出处古立高《隆冬》:“口尖舌利,刀刀见血,把人们的火都拱起来了。”
成语意思一代一代相继传授、流传。也作“世代相传”。
成语出处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成语意思比喻开门见山,直截爽快。
成语出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一:“我们可以短刀直入地便看定一个社会的真实相,而且还可借以判明以前的旧史料一多半都是虚伪。”
成语意思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成语出处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成语意思比喻自己找死。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成语意思浪荡:放浪。形容散漫放浪
成语出处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知道吗?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
成语意思见“东风射马耳”。
成语出处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成语意思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成语出处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成语意思福:幸福;再:第二次。大福不会再次来临。指幸运的事情不可期望再来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三年》:“大福不再,祗取辱焉。”
成语意思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成语出处清 曹雪琴《红楼梦》第82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成语意思见“鼎足三分”。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二十回:“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成语意思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成语出处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成语意思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成语出处《汉书 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成语意思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成语出处《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成语意思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
成语出处唐·崔倬《叙石幢事》:“倬自幼学慕习鲁公书法……惜奇高踪堙没,遂命攻治其伤残,补续其次,虽真赝悬越,貂狗相属,且复瞻仰鲁公遗文,昭示于后矣。”
成语意思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成语出处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成语意思短褐:粗布短衣;穿:破;结:打结。形容衣衫褴褛。
成语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