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白头:指头发全白了;偕:共同;老:老年。夫妻共同生活到头发白了的老年。
成语出处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
成语意思人心:众人的感情、愿望。向:归向;拥护。人们的思想有的归向;有的背离。指人们是拥护还是反对。
成语出处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师老财殚,币轻物贵,常产既竭,本根易摇,此人心向背之几也。”
成语意思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
成语意思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是由于勤奋。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成语意思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成语意思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成语出处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成语意思枯:枯萎;木:树木;逢:遇上。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成语意思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成语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
成语意思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成语意思类:同一类。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成语意思青:田里的青苗;黄:成熟的庄稼。旧粮已吃完;新粮未成熟;口粮中断。也可借指其他物力或人才的中断。
成语出处《元典章 户部 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成语意思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
成语意思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成语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成语意思绽:裂开;破绽:指衣服上的裂口。形容说话、做事漏洞很多。
成语出处宋 李侗《李廷平集 答问下》:“却回头看释氏之书,渐渐破绽百出。”
成语意思舛:违背。一生经历坎坷,遭遇不好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成语意思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指春天一派繁荣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势。
成语出处宋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风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成语意思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成语出处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成语意思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成语意思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成语意思形容兴趣浓厚。
成语出处茅盾《马达的故事》:“谁要是看了这样专心致志而又兴趣盎然,还会贸然冲上去问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