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同“鹬蚌相持”。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要之蛮触相争,原无关于轻重,鹬蚌相斗,要自互有损伤。”
成语意思衣钵: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饭的器皿。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与继承
成语出处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韩非书中屡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钵相承。”
成语意思《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成语意思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成语出处《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成语意思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
成语出处《史万岁传》:“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
成语意思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4回:“这孙海仙说了些江湖本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遨游海内,艺不压身。”
成语意思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
成语出处鲁迅《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成语意思见“言不由衷”。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成语意思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优点掩盖不了缺点。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成语意思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6回:“后来自己落魄,病在店中,衣不遮体,食不充饥。”
成语意思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曹州有一个穷汉,叫做贾仁。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
成语意思著:同“着”,着落。眼睛里不能容一点沙子。指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
成语出处宋·陈善《扪虱新话·陶渊明不见督邮》:“渊明不肯束带见乡里小儿,所谓眼不著砂。”
成语意思说话不看对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大约二位语不择人,失于检点,以至如此。”
成语意思睛:眼珠。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0回:“行者在旁,眼不转睛,看着那怪揭起两三层衣服,贴身带着三个铃儿。”
成语意思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成语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成语意思裳:裙子;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成语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成语意思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