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旦:早晨;夕:晚上。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成语出处《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成语意思威:威势或威望。震:震动。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亦作“威振天下”。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成语意思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成语意思谓影子的曲直随形而定。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
成语意思比喻为谋私利故意搞歪曲事实的宣传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指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同“忘战必危”。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桓范《兵要》:“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成语意思憎:厌恶。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成语出处唐 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成语意思犹言邪不犯正。
成语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庄攈松》:“邪不敌正,理固然也。”
成语意思响:回声。回响不能离开声音。比喻荣誉从实际作为得来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杂言》:“响不辞声,鉴不辞形,君子正一,而万物皆成。”
成语意思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桔颂》:“年岁虽小,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成语意思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成语意思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 王谠《唐语林 方正》:“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成语意思做事有主见,不附和别人
成语出处《晋书·刘毅传》:“毅方正亮直,介然不群,言不苟合,行不苟容。”
成语意思谓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成语意思亦作“邪不伐正”。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成语出处唐·刘束《隋唐嘉话》中卷:“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
成语意思见“邪不犯正”。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夫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
成语意思谓言行不一。
成语出处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使夫子随听而遽信之,所失者岂特宰予邪!”
成语意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1回:“诸兄与弟,当以行不及言为耻。”
成语意思千言:长篇大论。一动笔就写成上千言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成语出处宋 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成语意思医:医治。思想上的病不好医治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9卷:“若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