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犹言身名俱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6回:“今日为公孙枝所诱,死于王城,身名俱败,岂不哀哉!”
成语意思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声显赫
成语出处宋·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声名赫奕动夫子,家世富贵连椒房。”
成语意思见“身名俱泰”。
成语出处南朝·陈·周弘让《与徐陵书荐方圆》:“吾荷朝思,得安丘壑,身名两泰,夫复奚言。”
成语意思形容名望声誉败坏到了极点,不可收拾
成语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珊珊》:“邑之仕宦眷属,闻之成不平,声名狼籍。”
成语意思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哆》:“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翁牖语人。”
成语意思藉甚:通“籍甚”,盛大。名声显赫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周天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公禀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藉甚。”
成语意思见“水漫金山”。
成语出处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
成语意思谓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成语出处晋·桓玄《与刘宰之书》:“孰与头足异处,身名俱灭,为天下笑哉。”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成语意思善门:为善之门。旧指一旦行善助人,许多人都会来求援,凡无法应付了。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这太原一府是被灾顶重的地方。大善士见机,善门难开。”
成语意思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琼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成语意思见“驷马难追”。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莫追,岂有变更!’”
成语意思指没有吃过别人一点东西。比喻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双方毫无往来。
成语出处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这河南府有个能吏张鼎,刀笔上虽则是个狠偻儸,却与百姓水米无交。”
成语意思见“水米无交”。
成语出处朱自清《我是扬州人》:“我知道上海虽然也许比知道绍兴多些,但是绍兴究竟是我的祖籍,上海是和我水米无干的。”
成语意思天年:自然寿数。人活满自然寿数而死。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诸公皆生人道,为王公大人,享受天禄。寿满天年,仍还原所,以俟缘会,又复托生。”
成语意思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成语出处《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成语意思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成语出处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
成语意思烜赫:形容声名或气势很盛。名声显赫
成语出处唐·韩偓《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声名烜赫文章士,企紫雍容富贵身。”
成语意思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成语出处《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