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名声与实际一致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2回:“妹子这个名字,叫做有名无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
成语意思徒:同类。与树木石头为伴。指寄情山水,不问世事
成语出处《新唐书·柳宗元传》:“用是更乐暗默,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成语意思谋:谋划;安排。计划安排事情是属于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成语意思书:书写,记载;竹帛: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成语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成语意思门庭:指家庭社会地位。赫奕:盛大。形容人地位、名声显赫。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上岸,先打听缪千户消息,见说缪千户正在陈友定幕下,当道用事,威权隆重,门庭赫奕。”
成语意思门:家门;庭:庭院;如:像;市:集市。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光武帝纪八》:“广通宾客,门庭如市。”
成语意思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成语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成语意思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成语意思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成语意思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
成语出处宋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成语意思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没有活路了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
成语意思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成语出处巴金《家》:“今天要检查日货,明天又捉商人游街,简直目无法纪。”
成语意思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成语意思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成语出处三国 吴 韦昭《吴书》:“不妄交游,门无杂宾。”
成语意思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成语意思谓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形容谋划周密。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
成语意思遗谞:才智不足之处。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形容计谋周密,十分稳妥。
成语出处晋·陆机《辩士论》:“骆统、刘基强谏以补过,谋无遗谞,举不失策。”
成语意思遐:远;迩:近。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成语出处《魏书 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成语意思下尘:下风,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成语意思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