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亦作“一笔勾销”。全部取消之意。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成语意思勾销:取消;抹掉。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表示事情已经了结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计较。
成语出处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成语意思比喻说话清楚。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急得无法。”
成语意思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没有一点消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求之市中数日,杳不可得。”
成语意思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成语意思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成语意思践行:履行。说了的话不能实行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此刻害我做了个言不践行的人,我气的就是这一点。”
成语意思谓言行不一。
成语出处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成语意思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成语意思语:言语。形容作诗或写文章极力追求寻觅惊人的佳句
成语出处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成语意思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成语出处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成语意思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成语出处《管子 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成语意思表:表面;里:内里;本质。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指分析事物时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
成语意思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形容写文章快。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然而中国的习惯,这些句子是摇笔即来,不假思索的。”
成语意思《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成语意思同“遗编断简”。
成语出处唐·怀素《自叙》:“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
成语意思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成语意思身材不高但长得壮实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又矮又胖的样子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大概是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一类的病,留下了痼疾。”
成语意思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成语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