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毁。”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朱熹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成语出处《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燬。”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朱熹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
成语意思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成语出处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故趋舍同,诽誉在俗;意行钧,穷达在时。”
成语意思纷纭:交错;沓:重复。多而且杂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虽然纷纭杂沓,仍自严肃整齐,只此一室之中,随从何止百数。”
成语意思指打猎。
成语出处《明史·韩文传》“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
成语意思奋:振起。勇气十足地直往前冲。形容在艰巨的任务或困难前不畏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成语意思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成语意思同“飞檐走壁”。
成语出处《天雨花》第十一回:“小的曾学过飞檐走脊的本事,还能飞石打人,百发百中。”
成语意思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成语出处《周书 萧大圜传》:“人生若浮云朝露,宁俟长绳系景,实不愿之。执烛夜游,惊其迅迈。”
成语意思抚掌:拍手。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
成语意思谓置于胸臆之外,不加考虑。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成语意思见“伐罪吊民”。
成语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成语意思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自身生死且尚付诸度外,毁誉更不计及也。”
成语意思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成语意思付:交给;诸:之于;东流:向东流的江河。投入滚滚东流的江河中;一去再不回来。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遂付诸东流。”
成语意思风:风度;绰约: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成语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们往不远处一张餐桌上看,果然有个风姿绰约的女子独坐桌旁摆着筷子等菜。”
成语意思丰姿:风姿,风度姿态。绰约:柔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神采飘逸。同“丰神绰约”。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一回头时,却见那轿子里坐着个十四五岁的不长不短、不肥不瘦的女郎,面如瓜子,脸若桃花,两条欲蹙不蹙的蛾眉,一双似开非开的凤眼,似曾相识,莫道无情,正是说不尽的体态风流,丰姿绰约。”
成语意思扶助正道,除去邪恶。
成语出处汉·蔡邕《对诏问灾异》:“圣意勤勤,欲清流荡浊,扶正黜邪。”
成语意思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成语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成语意思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成语意思返:回复;正:正常;拨:治理;乱:乱世。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成语出处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向不遇返正拨乱之主,君臣父子之别;弈叶文武之雄,注意生灵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