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成语出处《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成语意思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
成语意思同“焚林而田”。薮,林薮。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成语意思咒:誓言。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先是我发誓赌咒砸这劳什子,你都没劝过,说我疯的?刚刚的这几日才好了,你又来怄我。”
成语意思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成语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成语意思负:背负;戴:头顶。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肩负重任
成语出处《周书·晋荡公护传》:“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
成语意思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
成语出处《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访闻近来所在和籴,未得朝廷抛数,预行多敷;富室大家,临期率以赂免,而中产、下户反被均敷之害,以致散钱则吏胥减克,纳米则斗面取赢,专计诛求,费用尤夥。”
成语意思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成语出处《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犹俯拾地芥耳。”
成语意思亦作“富商巨贾”。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
成语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于京师。”
成语意思见“冯驩弹铗”。
成语出处参见“冯驩弹铗”。
成语意思奋:振作;独步: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努力出人头地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四折:“脱白衣平步上云衢,离尘途奋身独步。”
成语意思谓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后之君子,穷而讲道明理,达而抚世酬物,谨无着一能读书之心横在胸中也哉!”
成语意思粉饰:打扮,装饰。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美观
成语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的前夜》:“在昆明的几位教授参政员,也多感觉到仅仅粉饰场面,实在没有意思。”
成语意思见“浮石沉木”。
成语出处汉·陆贾《新语·辨惑》:“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
成语意思废:停止;长:崇尚。摒弃奢华,崇尚俭朴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杜钦传》:“废奢长俭,表实去伪。”
成语意思同“愤世嫉俗”。
成语出处《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
成语意思同“愤世嫉俗”。
成语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
成语意思见“愤世嫉俗”。
成语出处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
成语意思只要弯腰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做“杂文”也不易》:“现在竟也累得来做‘在材料的捃摭上尤是俯拾皆是,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集采取’的‘杂文’。”
成语意思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成语出处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