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裘:皮衣。骑的是好马;穿的是裘衣。形容生活豪华奢侈。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成语意思犹言披荆斩棘。
成语出处清·陈梦雷《解介士传》:“王有事于越,敖,敖子弟出死力,负芒披苇,入海望潮,拨棹,蒙虎皮以冒锋镝。”
成语意思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成语出处唐·张说《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大圣大后,炼石补天,有王母之神器;分茅列土,启弄孙之美色。”
成语意思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成语出处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盗侠》:“唐责之:‘某与公风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实慕君子,何至驺卒不若也。’”
成语意思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官封极品禄千钟,分茅裂土人堪羡。腰金衣紫作朝臣,箫韶乐奏排筵宴。”
成语意思犹言法则标准。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授曲》:“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
成语意思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纪》:“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
成语意思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成语意思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成语意思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
成语意思发:揭开;蒙:蒙盖物;振:抖动。揭开蒙盖物,摇掉将落的枯叶。比喻轻而易举
成语出处《明史·杨乃郭詹等传论》:“盖天速其祸,如发蒙振槁,无烦驱除矣。”
成语意思白面红唇。有时形容面颜姣美。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
成语意思自己出生的国家。指祖国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大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了何为莫出?”
成语意思犹言飞刍挽粟。
成语出处《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成语意思指祖国。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成语意思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成语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成语意思风靡:风行;蒸:上升。比喻事物迅速而普遍地出现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况八纮既奄,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
成语意思涌:水腾跃,涌现。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这种世界的社会力,在人间一有动荡,世界各处都有风靡云涌、山鸣谷应的样子。”
成语意思人是父母所生,指自己的身体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成语意思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
成语出处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个人主义,渐得势力,所谓民约说、人权论等,渐风靡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