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现指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
成语出处汉·蔡邕《九势》:“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成语意思见“脱胎换骨”。
成语出处元·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今日呵可便称了我平生愿。端的是抽胎换骨,火内生莲。”
成语意思犹言朝夕教诲。
成语出处明·陈子龙《应本序》:“子龙得备吏于越,得侍先生左右,晨提夕命者且三载,又岂易遇哉!”
成语意思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成语意思撮:聚合;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京娘取笔题诗四句于壁上,撮土为香,望空中拜了四拜,将白罗汗巾,悬梁自缢而死。”
成语意思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9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成语意思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三十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成语意思指残剩下来的汤水与食物
成语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我揣巴些残汤剩水,打叠起浪酒闲茶。”
成语意思蹉跎:时间白白过去。指仕途不得志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今置身青云,渠尚蹉跎仕路,何不一引乎?”
成语意思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
成语意思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解:脱。蝉脱壳,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蝉蜕蛇解,游于太清,轻举独往。”
成语意思指整个宇宙。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成语意思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成语出处晋·阮籍《咏怀》诗:“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成语意思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成语出处明 高明《琵琶记 牛相教女》:“棨戟门前,平沙堤上,何事车填马隘?”
成语意思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1章:“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些诸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等等‘经典哲学’从我们的生活词典中剔除了呢?”
成语意思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自幼学成十八般武艺,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
成语意思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庞娟夜走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风疾举发,白日里与儿童作戏,到晚间共羊犬同眠。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
成语意思从:自。从开始做起
成语出处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现在得从头做起,最难的是注文用的白话……得创作。”
成语意思下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原指汉淮阴侯韩信。后以借指
成语出处《汉书 韩信传》:“韩信,淮阴人。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从下乡南昌亭长食。”
成语意思承:蒙受;祜:福。蒙受老天的赐福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信南山》:“受天之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