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
成语出处《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名书于所臣之策。”孔颖达疏:“古之仕者于所臣之人书己名于策,以明系属之也。”
成语意思出主意、想对策来帮助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十章:“弯弯绕提出这个问题,明明是给马之悦出谋献策,眼前这个笨蛋,偏偏领会不了。”
成语意思绸缪:绵密的样子;帷:帐幕。指运筹帷幄,在军营帐幕之中谋划军国大事
成语出处《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
成语意思绸缪:紧密缠缚。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未然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成语意思指运筹帷幄,在军营帐幕之中谋划军国大事
成语出处《陈书 世祖纪》:“或宣哲协规,绸缪帷幄;或披荆汗马。”
成语意思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成语出处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成语意思出:出现;没:隐没;无常:没有常规。忽而出现;忽而隐藏;没有一定的规律;令人无法捉摸。也作“出没不定”。
成语出处宋 王十朋《王忠文公集 论广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没无常,尤为濒海州县之患。”
成语意思愁眉:使眉细而曲折;啼妆:轻轻地擦去目下的粉饰以作啼痕。形容妇女的妖态。
成语出处《后汉书·五行志一》:“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所谓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饰目下,若啼处。”
成语意思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成语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成语意思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同“车马盈门”。
成语出处《北史 拓跋深传》:“是故馀人摄选,车马填门;及臣居边,宾游罕至。”
成语意思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
成语出处《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成语意思草茅:杂草。比喻在野无权的人
成语出处《仪礼·士相见礼》:“在野则曰草茅之臣。”
成语意思犹出门合辙。
成语出处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中国则地大物博,交通未盛。学者每闭门造车,出门应辙,常非有所承而后起者也。故其学界为无数平行线形。”
成语意思楚王梦,云雨情。后比喻男女亲昵。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序》:“……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成语意思缠绵:心绪郁结;幽怨:隐藏内心的怨恨。形容萦绕在内心的怨恨
成语出处茅盾《从牯岭到东京》:“不大愿意我有这种缠绵幽怨的调子。”
成语意思泛指必需的生活用品
成语出处元 兰楚芳《粉蝶儿 思情》套曲:“若要咱称了心,则除是要到家,学知些柴米油盐价,恁时节闷减愁消受用杀。”
成语意思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成语出处冯铿《红的日记》:“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真是个‘草莽英雄’的气慨。”
成语意思懵懂: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五回:“我苏友白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我此行虽因叔命,原为寻访佳人。”
成语意思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教一群猴儿王八蛋给吃了。”
成语意思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千思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