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同“闲不容发”。
成语出处宋·苏轼《奉诏祷雨诸庙祝文》:“民之祸福,间不容缕。”
成语意思见“金镳玉辔”。
成语出处《金史·隐逸传·赵质》:“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镳玉络非所愿也。”
成语意思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现受汝宁郡都统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将。”
成语意思形容时机短暂。旋踵,转过脚后跟。
成语出处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柔》:“机不旋踵,时不再来。必发今宵,无贻后悔。”
成语意思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成语意思谓相继而起,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今夫旦中之医,弟与悔木标榜而起,贵邑中不乏肩背相望。”
成语意思犹言交臂失之。
成语出处唐·冉元一《薛刚墓志》:“齐体合欢,交臂相失。”
成语意思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阴长生》:“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
成语意思兵器上没有血。谓未交锋就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成语意思精白:精纯洁白。指纯洁的心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讼贤》:“二公怀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
成语意思犹慌不择路。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成语意思禁:制止;暴:强暴;止:制止,平息;乱:混乱。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然自五帝三王禁暴止乱,非兵,未之闻也。”
成语意思居:住;择:选择。住家必须选择好邻居
成语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上》:“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
成语意思厌:厌弃,排斥;诈:蒙骗。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欺诈等计谋来迷惑敌人
成语出处春秋·楚·孙武《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诈道也。”李筌注:“军不厌诈。”
成语意思比喻美酒。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
成语意思谓费尽口舌。
成语出处明·吕坤《呻吟语》第二卷:“不然,终日三五聚谈,焦唇敝舌,成得甚事?”
成语意思钗;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饰物。荆条当作钗;粗布做成裙。形容妇女朴素的服饰。多指贫家妇女的装束。
成语出处晋 皇甫谧《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成语意思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同“家丑不可外扬”。
成语出处《西游记》第六九回:“古人云:‘家丑不可外谈。’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
成语意思痴:傻,呆。癲: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成语出处《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癲,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癲者败。”
成语意思举措:行动。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比喻犹豫不决
成语出处